長阿含經序
长阿含经序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長安釋僧肇述
长安的释僧肇所述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默;玄旨非言不傳,釋迦所以致教。是以如來出世,大教有三:約身口,則防之以禁律;明善惡,則導之以契經;演幽微,則辨之以法相。然則三藏之作也,本於殊應,會之有宗,則異途同趣矣。
佛教的宗旨是超越一切的称谓,智者和圣人通过它来达到无言的境地;深奥的教义不能用言语传达,这就是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原因。因此,佛陀出世后,他的大教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戒律来约束身口行为;二是通过经文来引导人们明辨善恶;三是通过法相来解释微妙的道理。所以,三藏经典的编撰,本来是为了应对不同的需要,但如果理解了它们的共同宗旨,就会发现虽然路径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禁律,律藏也,四分十誦。法相,阿毗曇藏也,四分五誦。契經,四阿含藏也:《增一阿含》四分八誦,《中阿含》四分五誦,《雜阿含》四分十誦,此《長阿含》四分四誦,合三十經以為一部。
禁律,也就是律藏,分为四部分,共有十种讲述方式。法相,也就是阿毗曇藏,分为四部分,共有五种讲述方式。契经,也就是四阿含藏,包括《增一阿含》分为四部分,共有八种讲述方式,《中阿含》分为四部分,共有五种讲述方式,《杂阿含》分为四部分,共有十种讲述方式,而这个《长阿含》分为四部分,共有四种讲述方式,这些加起来就是三十部经,合并为一部。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阿含,秦言法歸。法歸者,蓋是萬善之淵府,總持之林苑。其為典也,淵博弘富,韞而彌廣;明宣禍福賢愚之迹,剖判真偽異齊之原,歷記古今成敗之數,墟域二儀品物之倫。道無不由,法無不在,譬彼巨海,百川所歸,故以法歸為名。開析修途,所記長遠,故以長為目。翫茲典者,長迷頓曉。邪正難辨,顯如晝夜;報應冥昧,照若影響;劫數雖遼,近猶朝夕;六合雖曠,現若目前。斯可謂朗大明於幽室,惠五目於眾瞽,不闚戶牖,而智無不周矣。
阿含,这在古代秦语中意味着法的归宿。法的归宿,就像是所有善行的源泉和总汇,就像是一座林园,集合了所有的果实。这部经典,深邃广博,丰富无比,它揭示了善恶、智愚的结果,剖析了真假、异同的根源,记录了古今成功与失败的经验,阐述了宇宙万物的规律。所有的道路都能在这里找到,所有的法则都在其中。就像大海,所有的河流都汇入其中,所以我们称之为法的归宿。它开启了修行的道路,记录了漫长的历程,所以我们称之为长阿含。研读这部经典,可以让长期迷惑的人突然开悟。邪正难以分辨的,会变得像白天和黑夜一样清晰;因果报应难以理解的,会像影子和声音一样明显;虽然劫数遥远,但会像朝夕一样近在眼前;虽然六合浩渺,但会像眼前一样清晰。这就像在黑暗的房间里点亮了明灯,给所有的盲人带来了光明,不需要透过窗户,智慧就能无所不至。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大秦天王,滌除玄覽,高韻獨邁,恬智交養,道世俱濟,每懼微言翳於殊俗。以右將軍使者司隸校尉晉公姚爽,質直清柔,玄心超詣,尊尚大法,妙悟自然,上特留懷,每任以法事。以弘始十二年歲次上章閹茂,請罽賓三藏沙門佛陀耶舍出律藏一分四十五卷,十四年訖。十五年歲次昭陽赤奮若,出此《長阿含》訖。涼州沙門佛念為譯,秦國道士道含筆受。時,集京夏名勝沙門,於第校定,恭承法言,敬受無差,蠲華崇朴,務存聖旨。余以嘉遇猥參聽次,雖無翼善之功,而預親承之末,故略記時事,以示來賢焉。
大秦的天王,洗净了深奥的观念,他的高尚品德独步天下,他的淡泊智慧和世俗交融,他的道德和世俗都得到了提升,他总是担心微小的言论会被特殊的风俗所遮蔽。他派右将军、使者、司隶校尉、晋公姚爽,他的品质直率清柔,他的心境超越了世俗,他尊崇大法,他对自然有着奇妙的领悟,天王特别关注他,每次都让他负责法事。在弘始十二年,他请求罽賓三藏沙门佛陀耶舍出版律藏一分四十五卷,到十四年完成。到了十五年,他请求昭阳赤奮若出版这部《长阿含》。涼州的沙门佛念负责翻译,秦国的道士道含负责笔录。那时,聚集了京夏名胜的沙门,在那里校定,恭敬地接受法言,尊重地接受无差别的教导,去掉华丽,崇尚朴素,努力保持圣旨。我因为有幸参与听课,虽然没有做出什么善行的功劳,但是有幸亲自接受教导,所以我简单记录了这些事情,以供后来的贤人参考。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一
佛说长阿含经第一卷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後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在后秦的弘始年间,佛陀耶舍和竺佛念一起翻译了这部佛经。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一)第一分初大本經第一
(一)这是第一部分的开始,也是大本经的第一章。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如是我聞:
我是这样听说的: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花林窟,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有一次,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花林窟,和一千二百五十名大比丘一起。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時,諸比丘於乞食後集花林堂,各共議言:「諸賢比丘!唯無上尊為最奇特,神通遠達,威力弘大,乃知過去無數諸佛,入於涅槃,斷諸結使,消滅戱論。又知彼佛劫數多少,名號、姓字,所生種族,其所飲食,壽命脩短,所更苦樂。又知彼佛有如是戒,有如是法,有如是慧,有如是解,有如是住。云何,諸賢!如來為善別法性,知如是事,為諸天來語,乃知此事?」
那时候,众多的比丘在乞食后聚集在花林堂,他们互相讨论说:“各位尊贵的比丘!只有无上尊者才是最特别的,他的神通广大,威力强大,他知道过去无数的佛陀,他们都已经进入了涅槃,断除了所有的束缚,消除了所有的争论。他还知道那些佛陀的劫数多少,他们的名字、姓氏,他们出生的种族,他们的饮食,他们的寿命长短,他们的苦乐变化。他还知道那些佛陀有什么样的戒律,有什么样的法则,有什么样的智慧,有什么样的理解,有什么样的居住环境。各位,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如来是如何区分法性的,他是如何知道这些事情的,他是如何向众神解释这些事情的,他又是如何知道这些事情的呢?”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爾時,世尊在閑靜處,天耳清淨,聞諸比丘作如是議,即從座起,詣花林堂,就座而坐。
那时候,世尊在安静的地方,他的天耳(神通之一,能听到很远的声音)非常清晰,听到了比丘们正在进行的讨论,于是他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花林堂,然后坐下。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爾時,世尊知而故問,謂:「諸比丘!汝等集此,何所語議?」時,諸比丘具以事答。
那时候,世尊已经知道了,但还是故意问道:“各位比丘!你们聚在这里,在谈论什么?”那时,所有的比丘都把事情详细地回答了。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善哉!善哉!汝等以平等信,出家修道,諸所應行,凡有二業:一曰賢聖講法,二曰賢聖默然。汝等所論,正應如是。如來神通,威力弘大,盡知過去無數劫事,以能善解法性故知,亦以諸天來語故知。」佛時頌曰:
那时候,佛陀告诉众僧人:“很好!很好!你们以平等的信念,出家修行,应该做的事情,总共有两种:一种是贤圣的讲解佛法,另一种是贤圣的默然修行。你们的讨论,应该就是这样的。如来的神通,威力无比强大,知道过去无数劫的事情,因为能够深入理解佛法的本质,也因为众天神的启示。佛陀当时赞美说: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比丘集法堂, 講說賢聖論;
比丘们聚集在法堂里,讲述着贤者和圣人的教诲。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如來處靜室, 天耳盡聞知。
如来住在静谧的房间里,他的天耳通达,能听到所有的声音。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佛日光普照, 分別法界義;
佛的教诲就像日光普照一样,阐明了法界的各种含义。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亦知過去事, 三佛般泥洹。
也知道过去的事情,三位佛陀都已经入灭。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名號、姓、種族, 受生分亦知;
知道自己的名字、姓氏和种族,也知道自己出生的地方和身份。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隨彼之處所, 淨眼皆記之。
无论在哪个地方,清澈的眼睛都会记住它。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諸天大威力, 容貌甚端嚴;
所有的天神都有强大的力量,他们的容貌非常庄重严肃。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亦來啟告我, 三佛般泥洹。
也来启示我,三位佛陀都已经圆寂。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記生、名號、姓, 哀鸞音盡知;
记住生命、名字、姓氏,哀鸞的声音全部知晓。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無上天人尊, 記於過去佛。」
无上的天人之尊,记载了过去的佛。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又告諸比丘:「汝等欲聞如來識宿命智,知於過去諸佛因緣不?我當說之。」
佛祖又对众僧说:“你们想听我讲述如来的宿命智慧,了解过去的诸佛因缘吗?我将告诉你们。”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時,諸比丘白言:「世尊!今正是時,願樂欲聞。善哉!世尊!以時講說,當奉行之。」
那时候,所有的僧侣们说:“尊贵的佛陀!现在正是时候,我们愿意并乐意听您讲解。太好了!尊贵的佛陀!请您在合适的时候讲解,我们会遵循并实践的。”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佛告諸比丘:「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時,諸比丘受教而聽。
佛对众比丘说:“仔细听!仔细听!好好思考,我将为你们详细解释。”那时,众比丘接受教导并倾听。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佛告諸比丘:「過去九十一劫,時,世有佛名毘婆尸如來、至真,出現于世。復次,比丘!過去三十一劫,有佛名尸棄如來、至真,出現於世。復次,比丘!即彼三十一劫中,有佛名毘舍婆如來、至真,出現於世。復次,比丘!此賢劫中有佛名拘樓孫,又名拘那含,又名迦葉。我今亦於賢劫中成最正覺。」佛時頌曰:
佛对众比丘说:“在过去的九十一劫之前,有一位名叫毘婆尸的如来佛,至真的佛,出现在世间。再次,比丘们!在过去的三十一劫之前,有一位名叫尸棄的如来佛,至真的佛,出现在世间。再次,比丘们!在那个三十一劫之中,有一位名叫毘舍婆的如来佛,至真的佛,出现在世间。再次,比丘们!在这个贤劫中,有一位名叫拘樓孫的佛,又名拘那含,又名迦葉。我现在也在这个贤劫中成就了最正的觉悟。”佛在那时候赞美说: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過九十一劫, 有毘婆尸佛;
在九十一劫之前,有一位名叫毘婆尸的佛。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次三十一劫, 有佛名尸棄;
在接下来的三十一劫之后,有一位佛被称为尸棄。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即於彼劫中, 毘舍如來出。
在那个时代,毘舍如来出现了。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今此賢劫中, 無數那維歲;
在现在这个贤劫里,无数的那維岁已经过去。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有四大仙人, 愍眾生故出:
有四位伟大的仙人,因为怜悯众生而出现。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拘樓孫、那含、 迦葉、釋迦文。
拘楼孙、那含、迦叶、释迦文。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汝等當知,毘婆尸佛時,人壽八萬歲。尸棄佛時,人壽七萬歲。毘舍婆佛時,人壽六萬歲。拘樓孫佛時,人壽四萬歲。拘那含佛時,人壽三萬歲。迦葉佛時,人壽二萬歲。我今出世,人壽百歲,少出多減。」佛時頌曰:
你们应该知道,在毘婆尸佛的时代,人的寿命是八万岁。在尸棄佛的时代,人的寿命是七万岁。在毘舍婆佛的时代,人的寿命是六万岁。在拘樓孫佛的时代,人的寿命是四万岁。在拘那含佛的时代,人的寿命是三万岁。在迦葉佛的时代,人的寿命是二万岁。现在我出世,人的寿命只有一百岁,而且还在逐渐减少。佛在这个时候说的颂: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毘婆尸時人, 壽八萬四千;
在毘婆尸的时代,人们的寿命是八万四千岁。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尸棄佛時人, 壽命七萬歲;
当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人们的寿命可以达到七万岁。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毘舍婆時人, 壽命六萬歲;
在毘舍婆的时代,人们的寿命有六万岁。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拘樓孫時人, 壽命四萬歲;
在拘楼孙的时代,人们的寿命可以达到四万岁。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拘那含時人, 壽命三萬歲;
在拘那含的时代,人们的寿命是三万岁。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迦葉佛時人, 壽命二萬歲;
在迦叶佛的时代,人们的寿命是二万岁。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如我今時人, 壽命不過百。
就像我现在这个时代的人,寿命不过一百岁。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毘婆尸佛,出剎利種,姓拘利若;尸棄佛、毘舍婆佛,種、姓亦爾。拘樓孫佛,出婆羅門種,姓迦葉;拘那含佛、迦葉佛,種、姓亦爾。我今如來、至真,出剎利種,姓名曰瞿曇。」佛時頌曰:
毘婆尸佛,出生于剎利阶层,姓氏是拘利若;尸棄佛、毘舍婆佛,他们的出身阶层和姓氏也是一样的。拘樓孫佛,出生于婆罗门阶层,姓氏是迦叶;拘那含佛、迦叶佛,他们的出身阶层和姓氏也是一样的。我现在的如来、至真,出生于剎利阶层,我的名字叫瞿曇。佛在这个时候赞美说: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毘婆尸如來, 尸棄、毘舍婆,
"毘婆尸如来,尸棄、毘舍婆,"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此三等正覺, 出拘利若姓。
这三种等级的正觉,都出自姓氏为拘利若的家族。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自餘三如來, 出于迦葉姓。
除此之外的三位如来,都出自迦叶这个姓氏。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我今無上尊, 導御諸眾生;
我现在是最尊贵的,引导着所有的众生。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天人中第一, 勇猛姓瞿曇。
在天人之中最为尊贵,他的名字叫做瞿曇,勇猛无比。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前三等正覺, 出於剎利種;
前三等的正觉者,都出自婆罗门种姓。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其後三如來, 出婆羅門種;
后来的三位如来,都出自婆罗门种族。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我今無上尊, 勇猛出剎利。
我现在是最尊贵的,勇敢地走出了剎利。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毘婆尸佛坐波波羅樹下成最正覺,尸棄佛坐分陀利樹下成最正覺,毘舍婆佛坐娑羅樹下成最正覺,拘樓孫佛坐尸利沙樹下成最正覺,拘那含佛坐烏暫婆羅門樹下成最正覺,迦葉佛坐尼拘律樹下成最正覺。我今如來、至真,坐鉢多樹下成最正覺。」佛時頌曰:
毘婆尸佛在波波罗树下达到了最高的觉悟,尸棄佛在分陀利树下达到了最高的觉悟,毘舍婆佛在娑罗树下达到了最高的觉悟,拘樓孫佛在尸利沙树下达到了最高的觉悟,拘那含佛在乌暂婆罗门树下达到了最高的觉悟,迦叶佛在尼拘律树下达到了最高的觉悟。我现在作为如来、至真,在鉢多树下达到了最高的觉悟。佛在这个时候赞美说: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毘婆尸如來, 往詣波羅樹;
毘婆尸如来,前往波罗树。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即於彼處所, 得成最正覺。
就在那个地方,得以成就最高的觉悟。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尸棄分陀樹, 成道滅有原。
尸棄分陀树,就是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并最终涅槃的地方。这句话的意思是,佛陀在尸棄分陀树下达到了觉悟,消除了生死轮回的根源。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毘舍婆如來, 坐娑羅樹下;
毘舍婆如来,就是坐在娑羅树下的。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獲解脫知見, 神足無所礙。
获得了解脱的智慧,神通无所不至。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拘樓孫如來, 坐尸利沙樹;
拘楼孫如来,就是佛祖释迦牟尼,他坐在菩提树下。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一切智清淨, 無染無所著。
所有的智慧都是纯净的,没有污染,也没有任何依恋。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拘那含牟尼, 坐烏暫樹下;
拘那含牟尼,坐在乌暫树下。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即於彼處所, 滅諸貪憂惱。
就在那个地方,消除了所有的贪心、忧虑和烦恼。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迦葉如來坐, 尼拘樓樹下;
迦叶如来坐在尼拘楼树下。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即於彼處所, 除滅諸有本。
就在那个地方,消除了所有的根源。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我今釋迦文, 坐於鉢多樹。
我现在是释迦牟尼,坐在菩提树下。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如來十力尊, 斷滅諸結使;
如来十力尊者,断灭所有的束缚和使命。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摧伏眾魔怨, 在眾演大明。
打败了所有的恶魔和仇敌, 在众人面前展示出强大的光明。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七佛精進力, 放光滅闇冥;
七佛的精进力量,发出光芒消除黑暗。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各各坐諸樹, 於中成正覺。
他们各自坐在各种树下, 在那里达到了正觉。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毘婆尸如來三會說法,初會弟子有十六萬八千人,二會弟子有十萬人,三會弟子有八萬人。尸棄如來亦三會說法,初會弟子有十萬人,二會弟子有八萬人,三會弟子有七萬人。毘舍婆如來二會說法,初會弟子有七萬人,次會弟子有六萬人。拘樓孫如來一會說法,弟子四萬人。拘那含如來一會說法,弟子三萬人。迦葉如來一會說法,弟子二萬人。我今一會說法,弟子千二百五十人。」佛時頌曰:
毘婆尸如来在三次讲法中,第一次有十六万八千名弟子,第二次有十万名弟子,第三次有八万名弟子。尸棄如来也在三次讲法中,第一次有十万名弟子,第二次有八万名弟子,第三次有七万名弟子。毘舍婆如来在两次讲法中,第一次有七万名弟子,第二次有六万名弟子。拘樓孫如来在一次讲法中,有四万名弟子。拘那含如来在一次讲法中,有三万名弟子。迦葉如来在一次讲法中,有二万名弟子。而我现在这次讲法中,有一千二百五十名弟子。佛在这个时候说了一首诗。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毘婆尸名觀, 智慧不可量;
毘婆尸观的名字,其智慧是无法衡量的。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遍見無所畏, 三會弟子眾。
四处都能看到无所畏惧的情景,三次集会的弟子们都在场。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尸棄光無動, 能滅諸結使;
尸棄光静止不动,能够消灭所有的束缚和障碍。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無量大威德, 無能測量者;
无法估量的巨大威德,没有人能够测量。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彼佛亦三會, 弟子普共集。
那位佛陀也是三次聚会,他的弟子们都齐集在一起。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毘舍婆斷結, 大仙人要集;
毘舍婆斷結, 大仙人要集;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名聞於諸方, 妙法大名稱;
这个名字在各个地方都被人们所知,这是妙法的伟大名字。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二會弟子眾, 普演深奧義。
在两次集会中,弟子们广泛地传播了深奥的教义。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拘樓孫一會, 哀愍療諸苦;
拘楼孫(即佛祖释迦牟尼)一次聚会,怀着悲悯之心去治疗所有的痛苦。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導師化眾生, 一會弟子眾。
導師化眾生, 一會弟子眾。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拘那含如來, 無上亦如是;
拘那含如來, 無上亦如是;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紫磨金色身, 容貌悉具足;
他的身体像紫色磨砂金一样,容貌齐全无缺。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一會弟子眾, 普演微妙法。
在一次聚会中,弟子们广泛地传播微妙的佛法。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迦葉一一毛, 一心無亂想;
迦叶的每一根毛发,代表着一种心境,但他的内心却没有丝毫的混乱和杂念。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一語不煩重, 一會弟子眾。
一句话不需要重复多说,一次就能让众多弟子理解。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能仁意寂滅, 釋種沙門上;
能仁的意识已经寂灭,释迦牟尼这个沙门是最高的。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天中天最尊, 我一會弟子。
天中天最尊, 我一會弟子。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彼會我現義, 演布清淨教;
他会理解我现在所说的意义,传播清净的教义。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心常懷歡喜, 漏盡盡後有。
心中总是充满欢喜,当所有的烦恼都消除后,就会有好的结果。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毘婆、尸棄三, 毘舍婆佛二,
毘婆、尸棄三, 毘舍婆佛二,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四佛各各一, 仙人會演說。
四位佛陀各自为一,仙人们会聚在一起讲解。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時,毘婆尸佛有二弟子:一名騫茶,二名提舍,諸弟子中最為第一。尸棄佛有二弟子:一名阿毘浮,二名三婆婆,諸弟子中最為第一。毘舍婆佛有二弟子,一名扶遊,二名鬱多摩,諸弟子中最為第一。拘樓孫佛有二弟子,一名薩尼,二名毘樓,諸弟子中最為第一。拘那含佛有二弟子:一名舒槃那,二名鬱多樓,諸弟子中最為第一。迦葉佛有二弟子,一名提舍,二名婆羅婆,諸弟子中最為第一。今我二弟子,一名舍利弗,二名目揵連,諸弟子中最為第一。」佛時頌曰:
那时候,毘婆尸佛有两个弟子:一个叫騫茶,另一个叫提舍,他们在所有弟子中是最优秀的。尸棄佛有两个弟子:一个叫阿毘浮,另一个叫三婆婆,他们在所有弟子中是最优秀的。毘舍婆佛有两个弟子,一个叫扶遊,另一个叫鬱多摩,他们在所有弟子中是最优秀的。拘樓孫佛有两个弟子,一个叫薩尼,另一个叫毘樓,他们在所有弟子中是最优秀的。拘那含佛有两个弟子:一个叫舒槃那,另一个叫鬱多樓,他们在所有弟子中是最优秀的。迦葉佛有两个弟子,一个叫提舍,另一个叫婆羅婆,他们在所有弟子中是最优秀的。现在我的两个弟子,一个叫舍利弗,另一个叫目揵连,他们在所有弟子中是最优秀的。佛陀在那时候赞美说: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騫茶、提舍等, 毗婆尸弟子;
騫茶、提舍等人,都是毗婆尸的弟子。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阿毗浮、三婆, 尸棄佛弟子。
阿毗浮和三婆,都是佛的弟子。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扶遊、鬱多摩, 弟子中第一,
扶遊、鬱多摩, 弟子中第一,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二俱降魔怨, 毗舍婆弟子。
二俱降魔怨, 毗舍婆弟子。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薩尼、毗樓等, 拘樓孫弟子;
薩尼、毗樓等, 拘樓孫弟子;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舒槃、鬱多樓, 拘那含弟子;
舒槃、鬱多樓, 拘那含弟子;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提舍、婆羅婆, 迦葉佛弟子;
提舍和婆罗婆,都是迦叶佛的弟子。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舍利弗、目連, 是我第一子。
舍利弗、目連, 是我第一子。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毗婆尸佛有執事弟子,名曰無憂。尸棄佛執事弟子,名曰忍行。毗舍婆佛有執事弟子,名曰寂滅。拘樓孫佛有執事弟子,名曰善覺。拘那含佛有執事弟子,名曰安和。迦葉佛有執事弟子,名曰善友。我執事弟子,名曰阿難。」佛時頌曰:
毗婆尸佛的助手弟子叫做无忧。尸棄佛的助手弟子叫做忍行。毗舍婆佛的助手弟子叫做寂灭。拘楼孙佛的助手弟子叫做善觉。拘那含佛的助手弟子叫做安和。迦叶佛的助手弟子叫做善友。我,也就是佛,的助手弟子叫做阿难。然后佛开始吟诵: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無憂與忍行, 寂滅及善覺,
「無憂與忍行, 寂滅及善覺,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安和、善友等, 阿難為第七。
安和、善友等人,阿难是第七个。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此為佛侍者, 具足諸義趣;
这是佛的侍者,具备了所有的义理和追求。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晝夜無放逸, 自利亦利他。
无论白天黑夜,都不要懈怠,既要利益自己,也要利益他人。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此七賢弟子, 侍七佛左右;
这七位贤能的弟子,侍奉在七位佛的左右。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歡喜而供養, 寂然歸滅度。
歡喜而供養, 寂然歸滅度。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毗婆尸佛有子,名曰方膺。尸棄佛有子,名曰無量。毗舍婆佛有子,名曰妙覺。拘樓孫佛有子,名曰上勝。拘那含佛有子,名曰導師。迦葉佛有子,名曰集軍。今我有子,名曰羅睺羅。」佛時頌曰:
毗婆尸佛有一个弟子,名叫方膺。尸棄佛有一个弟子,名叫无量。毗舍婆佛有一个弟子,名叫妙觉。拘樓孫佛有一个弟子,名叫上胜。拘那含佛有一个弟子,名叫导师。迦叶佛有一个弟子,名叫集军。现在我有一个弟子,名叫罗睺罗。佛在那个时候赞美说: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方膺、無量子, 妙覺及上勝,
「方膺、無量子, 妙覺及上勝,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導師、集軍等, 羅睺羅第七,
导师、集结军队等,罗睺罗是第七,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此諸豪貴子, 紹繼諸佛種;
这些尊贵的子弟们,继承并发扬了诸佛的教诲。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愛法好施惠, 於聖法無畏。
热爱佛法并乐于施舍,对于圣洁的佛法没有任何恐惧。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毗婆尸佛父名槃頭,剎利王種,母名槃頭婆提,王所治城名曰槃頭婆提。」佛時頌曰:
毗婆尸佛的父亲叫槃頭,是剎利王的后代,母亲叫槃頭婆提,他们居住的城市是王治理的,名叫槃頭婆提。当时,佛陀这样赞美说: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遍眼父槃頭, 母槃頭婆提;
「遍眼父槃頭, 母槃頭婆提;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槃頭婆提城, 佛於中說法。
在槃頭婆提城,佛陀在那里讲述佛法。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尸棄佛父名曰明相,剎利王種,母名光曜,王所治城名曰光相。」佛時頌曰:
尸棄佛的父亲名叫明相,他是剎利王的后裔,母亲的名字叫光曜,他们居住的城市被王治理,这个城市的名字叫光相。在那个时候,佛陀赞美说: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尸棄父明相, 母名曰光曜,
尸棄的父亲名叫明相,母亲的名字叫光曜。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於明相城中, 威德降外敵。
在明相城中,威德降服了外敌。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毗舍婆佛父名善燈,剎利王種,母名稱戒,王所治城名曰無喻。」佛時頌曰:
毗舍婆佛的父亲名叫善燈,他是剎利王的后代,母亲的名字叫做称戒,他们居住的城市被王治理,这个城市的名字叫做无喻。当时,佛陀这样赞美说: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毗舍婆佛父, 善燈剎利種;
毗舍婆佛是佛的父亲,他是善良的灯光,是剎利种族的一员。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母名曰稱戒, 城名曰無喻。
母亲的名字叫做称戒,城市的名字叫做无喻。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拘樓孫佛父名祀得,婆羅門種,母名善枝,王名安和,隨王名故城名安和。」佛時頌曰:
“拘楼孫佛的父亲名叫祀得,是婆罗门种族,母亲名叫善枝,国王的名字叫安和,因此以国王的名字命名,城市也叫安和。”佛陀在那时候赞美说: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祀得婆羅門, 母名曰善枝;
祀得是个婆罗门,他的母亲名字叫善枝。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王名曰安和, 居在安和城。
这个国王的名字叫做安和,他住在一个叫做安和的城市里。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拘那含佛父名大德,婆羅門種,母名善勝,是時王名清淨,隨王名故城名清淨。」佛時頌曰:
“拘那含佛的父亲名叫大德,是婆罗门种族的,母亲叫善胜。那个时候的国王叫清净,因为国王的名字,所以城市也叫清净。”佛陀在那个时候赞美说: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大德婆羅門, 母名曰善勝;
尊贵的婆罗门大德,他的母亲名叫善胜。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王名曰清淨, 居在清淨城。
国王的名字叫做清净,他住在一个名为清净的城市里。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迦葉佛父名曰梵德,婆羅門種,母名曰財主,時王名汲毗,王所治城名波羅㮈。」佛時頌曰:
迦叶佛的父亲名叫梵德,是婆罗门种姓,母亲的名字叫做财主。那个时候的国王叫做汲毗,他统治的城市叫做波罗㮈。佛陀在那个时候说的颂词是: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梵德婆羅門, 母名曰財主;
梵德这个婆罗门,他的母亲名字叫做财主。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時王名汲毗, 在波羅㮈城。
那时候,有一位名叫汲毗的国王,他住在波羅㮈城。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我父名淨飯,剎利王種,母名大清淨妙,王所治城名迦毗羅衛。」佛時頌曰:
我父亲的名字叫做净饭,他是剎利王的后裔,我的母亲名叫大清净妙,她是王的妻子。他们统治的城市叫做迦毗罗卫。当时,佛陀这样赞美说: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父剎利淨飯, 母名大清淨,
父亲的名字叫做剎利淨飯,母亲的名字叫做大清淨。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土廣民豐饒, 我從彼而生。
这片土地广阔,人民富饶,我就是从这里诞生的。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此是諸佛因緣、名號、種族、所出生處,何有智者聞此因緣而不歡喜,起愛樂心?」
“这些是所有佛的因缘、名号、种族和出生地,有哪个智者听到这些因缘而不感到欢喜,产生喜爱之心呢?”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吾今欲以宿命智說過去佛事,汝欲聞不?」
那时候,佛陀对众僧人说:“我现在想用我过去生命的智慧来讲述过去佛陀的事情,你们想听吗?”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諸比丘對曰:「今正是時,願樂欲聞!」
众比丘们回答说:“现在正是时候,我们愿意并乐意听讲。”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佛告諸比丘:「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比丘!當知諸佛常法:毗婆尸菩薩從兜率天降神母胎,從右脇入,正念不亂。當於爾時,地為震動,放大光明,普照世界,日月所不及處皆蒙大明,幽冥眾生,各相覩見,知其所趣。時,此光明復照魔宮,諸天、釋、梵、沙門、婆羅門及餘眾生普蒙大明,諸天光明自然不現。」佛時頌曰:
佛告诉众比丘们:“仔细听!仔细听!好好思考,我将为你们详细解释。比丘们!你们应该知道所有佛的常规法则:毗婆尸菩萨从兜率天降到神母的胎中,从右侧进入,心神不乱。在那个时候,地面会震动,放出强大的光明,照亮整个世界,连日月都无法照到的地方都被大光明照亮,幽暗的生物,都能看到彼此,知道他们的去向。这时,这光明又照亮了魔宫,所有的天神、释迦、梵天、沙门、婆罗门以及其他生物都被大光明照亮,所有天神的光明自然消失。”佛在那时候赞美说: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密雲聚虛空, 電光照天下,
“就像秘密的云聚集在空旷的天空,闪电的光芒照亮了整个世界。”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毗婆尸降胎, 光明照亦然;
毗婆尸降临人间,光明也随之照耀。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日月所不及, 莫不蒙大明,
那些连日月都照不到的地方,也都被大明(佛的智慧)所照亮。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處胎淨無穢, 諸佛法皆然。
身处胎儿的状态是纯洁无污的,所有的佛法也都是如此。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諸比丘!當知諸佛常法:毗婆尸菩薩在母胎時,專念不亂,有四天子,執戈矛侍護其人,人與非人不得侵嬈,此是常法。」佛時頌曰:
“各位比丘!你们应该知道所有佛陀的常规法则:毗婆尸菩萨在母亲的子宫里时,专心致志,不会分心,有四位天神,手持武器保护他,人类和非人类都不能侵犯他,这就是常规法则。”佛陀当时赞美说: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四方四天子, 有名稱威德,
四方的四位天子,都有自己的名字和威德。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天帝釋所遣, 善守護菩薩。
天王释迦牟尼派遣的,是善于守护菩萨的天使。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手常執戈矛, 衛護不去離,
手中总是握着武器,始终保护着,不离不弃。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人非人不嬈, 此諸佛常法。
人不应该去欺负非人,这是所有佛的常规教法。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天神所擁護, 如天女衛天,
被天神们守护着,就像天女们守护着天空一样。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眷屬懷歡喜, 此諸佛常法。」
所有的弟子和信徒都充满了欢喜,这是所有佛陀的常规法则。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又告比丘:「諸佛常法:毗婆尸菩薩從兜率天降神母胎,專念不亂,母身安隱,無眾惱患,智慧增益。母自觀胎,見菩薩身諸根具足,如紫磨金,無有瑕穢。猶如有目之士觀淨琉璃,內外清徹,無眾障翳。諸比丘!此是諸佛常法。」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佛陀再次告诉比丘们:“所有佛陀的常规法则是:毗婆尸菩萨从兜率天降生到神圣的母亲的胎中,他的心思专一,不会混乱,他的母亲身体安稳,没有任何困扰和痛苦,她的智慧也会增长。母亲自己能看到胎中的菩萨,他的身体各部分都完整无缺,就像被磨砺过的紫金,没有任何瑕疵和污秽。就像有眼睛的人看到清澈的琉璃,内外都清晰透明,没有任何阻碍和遮蔽。比丘们,这就是所有佛陀的常规法则。”当时,世尊说出了这样的偈语: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如淨琉璃珠, 其明如日月;
就像清澈的琉璃珠,它的光明就像日月。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仁尊處母胎, 其母無惱患。
仁尊處母胎, 其母無惱患。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智慧為增益, 觀胎如金像;
智慧是为了增进,观察胎儿就像观察金像。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母懷妊安樂, 此諸佛常法。」
母亲怀孕时的安乐,这是所有佛的常态。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佛告比丘:「毗婆尸菩薩從兜率天降神母胎,專念不亂,母心清淨,無眾欲想,不為婬火之所燒然,此是諸佛常法。」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佛祖对比丘说:“毗婆尸菩萨从兜率天降生到神母的胎中,他的心思专注不乱,他的母亲心灵纯洁,没有任何杂念,不被欲望的火焰烧焚,这是所有佛的常规法则。”那时,世尊说出了偈语: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菩薩住母胎, 天終天福成;
菩萨在母亲的子宫中,天堂的福分最终会实现。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其母心清淨, 無有眾欲想。
他的母亲心灵纯洁,没有任何杂念和欲望。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捨離諸婬欲, 不染不親近;
放弃所有的淫欲,不沾染也不接近。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不為欲火燃, 諸佛母常淨。」
不被欲望之火焚烧,所有佛的母亲永远纯洁。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佛告比丘:「諸佛常法:毗婆尸菩薩從兜率天降神母胎,專念不亂,其母奉持五戒,梵行清淨,篤信仁愛,諸善成就,安樂無畏,身壞命終,生忉利天,此是常法。」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佛告诉比丘们:“所有佛的常规法则是:毗婆尸菩萨从兜率天降生到神母的胎中,专心致志,不会分心。他的母亲遵守五戒,行为纯洁,坚定地信仰仁爱,所有的善行都已完成,她的生活安乐无畏。当她的身体消亡,生命结束时,她会升生到忉利天。这就是常规的法则。”那时,世尊说了一段偈语: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持人中尊身, 精進、戒具足,
拥有人类中最尊贵的身体,精进不懈,持守戒律无缺。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後必受天身, 此緣名佛母。」
"以后一定会得到天上的身体,这个缘由被称为佛的母亲。"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佛告比丘:「諸佛常法:毗婆尸菩薩當其生時,從右脇出,地為震動,光明普照。始入胎時,闇冥之處,無不蒙明,此是常法。」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佛祖对比丘们说:“所有佛的常规法则是:毗婆尸菩萨在出生时,会从右侧出生,此时地面会震动,光明会普照。在他进入母体的时候,所有的黑暗之处都会被照亮,这就是常规的法则。”当时,世尊又说了一段偈语: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太子生地動, 大光靡不照,
太子出生时地面都在震动,大光普照,没有哪里不被照亮。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此界及餘界, 上下與諸方,
这个世界和其他世界,上下和各个方向,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放光施淨目, 具足於天身,
释放光芒,洁净眼睛,完全展现在天体之中。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以歡喜淨音, 轉稱菩薩名。」
用欢喜和纯洁的声音,赞美和称呼菩萨的名字。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佛告比丘:「諸佛常法:毗婆尸菩薩當其生時,從右脇出,專念不亂。時,菩薩母手攀樹枝,不坐不臥。時,四天子手奉香水,於母前立言:『唯然,天母!今生聖子,勿懷憂慼。』此是常法。」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佛告诉比丘们:“所有佛的常规法则是:毗婆尸菩萨在出生时,会从母亲的右胁出生,心思专注不乱。那时,菩萨的母亲会用手攀住树枝,不坐也不躺。那时,四大天王会手持香水,站在菩萨母亲前面说:“的确如此,天上的母亲!你现在要生下一位圣子,不要有任何忧虑和恐惧。”这就是常规的法则。”然后,世尊开始吟诵偈语: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佛母不坐臥, 住戒修梵行,
佛的母亲不坐也不躺,遵守戒律,修行梵行。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生尊不懈怠, 天人所奉侍。」
尊贵的佛陀生活中从不懈怠,是天界和人间都要奉侍的存在。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佛告比丘:「諸佛常法:毗婆尸菩薩當其生時,從右脇出,專念不亂,其身清淨,不為穢惡之所汙染。猶如有目之士,以淨明珠投白繒上,兩不相汙,二俱淨故。菩薩出胎亦復如是,此是常法。」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佛对比丘们说:“所有佛的常规法则是:毗婆尸菩萨在出生时,从右侧腹部出来,心思专注不乱,身体清洁,不会被任何肮脏邪恶的事物污染。就像有眼力的人,把清澈明亮的珍珠投在白色的丝绸上,两者都不会互相污染,都保持着清洁。菩萨出生也是这样,这是一种常规的法则。”当时,世尊接着说诗句: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猶如淨明珠, 投繒不染汙;
就像一颗纯净明亮的珍珠,投入丝绸中也不会被污染。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菩薩出胎時, 清淨無染汙。」
当菩萨出生时,他是纯洁无暇的。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佛告比丘:「諸佛常法:毗婆尸菩薩當其生時,從右脇出,專念不亂。從右脇出,墮地行七步,無人扶侍,遍觀四方,舉手而言:『天上天下唯我為尊,要度眾生生老病死。』此是常法。」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佛对比丘们说:“所有佛的常规法则是:毗婆尸菩萨在出生时,会从母亲的右胁出生,心思专注不乱。从右胁出生后,他会在地上走七步,无需他人扶持,他会环视四周,举手说出:“在天上天下,只有我最尊贵,我要救度众生,使他们免受生老病死的痛苦。”这就是常规的法则。”那时,世尊又说了一段偈语: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猶如師子步, 遍觀於四方;
就像狮子行走一样,四处观察。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墮地行七步, 人師子亦然。
他走了七步就落地,人们和狮子也是这样。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又如大龍行, 遍觀於四方;
就像大龙在行动,四处观察四个方向。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墮地行七步, 人龍亦復然。
佛降生后走了七步,人类和龙都被他的威严所震撼。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兩足尊生時, 安行於七步;
当尊贵的佛陀出生时,他平稳地走了七步。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觀四方舉聲, 當盡生死苦。
觀四方舉聲, 當盡生死苦。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當其初生時, 無等等與等,
当他刚出生的时候,没有什么可以与他相比,也没有什么是他的对等。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自觀生死本, 此身最後邊。」
自觀生死本, 此身最後邊。」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佛告比丘:「諸佛常法:毗婆尸菩薩當其生時,從右脇出,專念不亂,二泉湧出一溫一冷,以供澡浴,此是常法。」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佛向比丘们说:“所有佛的常规法则是:毗婆尸菩萨在出生时,从右侧腹部诞生,心思专注不混乱,身体两侧分别涌出一股温水和一股冷水,供人们洗浴,这就是常规的法则。”当时,世尊接着说了一段偈语: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兩足尊生時, 二泉自涌出;
当双足尊者诞生时,两股泉水自然涌出。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以供菩薩用, 遍眼浴清淨。
为了供养菩萨,洗净眼睛,使之清洁无瑕。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二泉自涌出, 其水甚清淨;
两个泉眼自然涌出,它的水非常清澈纯净。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一溫二清冷, 以浴一切智。
首先是温和,然后是清凉,用这样的方式来洗涤所有的智慧。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太子初生,父王槃頭召集相師及諸道術,令觀太子,知其吉凶。時,諸相師受命而觀,即前披衣,見有具相,占曰:『有此相者,當趣二處,必然無疑。若在家者,當為轉輪聖王,王四天下,四兵具足,以正法治,無有偏枉,恩及天下,七寶自至,千子勇健,能伏外敵,兵杖不用,天下太平;若出家學道,當成正覺,十號具足。』時,諸相師即白王言:『王所生子,有三十二相,當趣二處,必然無疑。在家當為轉輪聖王;若其出家,當成正覺,十號具足。』」佛時頌曰:
太子刚出生,父亲国王就召集了占卜师和各种道术人士,让他们观察太子,了解他的吉凶。那时,这些占卜师接受命令开始观察,他们脱下外衣,看到了太子的特征,他们预测说:“有这些特征的人,他的命运只有两个可能,这是毫无疑问的。如果他留在家中,他将成为转轮圣王,统治四方,拥有四种军队,以正义的法律治理,没有任何偏颇,他的恩泽将覆盖全世界,七种宝物将自然而然地来到他身边,他将有一千个勇敢健壮的儿子,能够征服外敌,不需要使用武器,世界将会和平;如果他出家修道,他将会成为正觉者,拥有十种完全的特质。”那时,这些占卜师就对国王说:“王,您的儿子有三十二种特征,他的命运只有两个可能,这是毫无疑问的。如果他留在家中,他将成为转轮圣王;如果他出家,他将会成为正觉者,拥有十种完全的特质。”佛陀当时赞美说: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百福太子生, 相師之所記,
太子百福诞生,这是相师所预言的。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如典記所載, 趣二處無疑。
如古籍所记载的,毫无疑问地走向两个地方。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若其樂家者, 當為轉輪王,
如果一个人喜欢家庭生活,那他应该成为一个转轮圣王。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七寶難可獲, 為王寶自至。
七种珍贵的宝物很难得到,只有作为国王的宝物才能自然得到。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真金千輻具, 周匝金輞持,
真正的金子制成的千辐轮,周围都是用金子做的轮辋托住。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轉能飛遍行, 故名為天輪。
因为它能够转动并飞翔到任何地方,所以被称为天轮。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善調七牙住, 高廣白如雪,
善于驾驭七匹马的神住在那里,那地方高大宽广,白色如同雪花。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能善飛虛空, 名第二象寶。
能够优雅地在空中飞翔,这被称为第二种象宝。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馬行周天下, 朝去暮還食,
马行走在天下,早上离开,傍晚回来吃饭。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朱髦孔雀咽, 名為第三寶。
朱髦孔雀咽, 名為第三寶。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清淨琉璃珠, 光照一由旬,
这颗清澈透明的琉璃珠,它的光芒能照亮一由旬的距离。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照夜明如晝, 名為第四寶。
使夜晚明亮如白天,这被称为第四种宝物。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色聲香味觸, 無有與等者,
对于色、声、香、味、触这些感官体验,没有任何一种可以与之相等。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諸女中第一, 名為第五寶。
在所有的女性中,被称为第五宝的是最优秀的。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獻王琉璃寶, 珠玉及眾珍,
向国王献上琉璃宝石,还有珍珠玉石和其他各种珍宝。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歡喜而貢奉, 名為第六寶。
歡喜而貢奉, 名為第六寶。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如轉輪王念, 軍眾速來去,
就像转轮國王一念之间,军队就能迅速来去。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健疾如王意, 名為第七寶。
健康快速如同国王的意愿,这被称为第七种宝贝。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此名為七寶, 輪、象、馬純白,
这就叫做七宝,车轮、大象、马都是纯白的。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居士、珠、女寶, 典兵寶為七。
居士、珠子、女性的宝贝,再加上典当的兵器宝物,总共就是七样。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觀此無有厭, 五欲自娛樂,
观察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让人厌倦的,五种欲望自我娱乐。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如象斷䩭靽, 出家成正覺。
就像大象断掉了束缚它的锁链,出家修行就能达到真正的觉悟。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王有如是子, 二足人中尊,
国王有这样的儿子,他在所有行走的人类中是最尊贵的。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處世轉法輪, 道成無懈怠。
在世间传播佛法,修行到最后不会感到疲倦。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是時,父王慇懃再三,重問相師:『汝等更觀太子三十二相,斯名何等?』時諸相師即披太子衣,說三十二相:『一者足安平,足下平滿,蹈地安隱。二者足下相輪,千輻成就,光光相照。三者手足網縵,猶如鵝王。四者手足柔軟,猶如天衣。五者手足指纖,長無能及者。六者足跟充滿,觀視無厭。七者鹿腨腸,上下𦟛直。八者鈎鎻骨,骨節相鈎,猶如鎻連。九者陰馬藏。十者平立垂手過膝。十一、一一孔一毛生,其毛右旋,紺琉璃色。十二、毛生右旋,紺色仰靡。十三、身黃金色。十四、皮膚細軟,不受塵穢。十五、兩肩齊亭,充滿圓好。十六、胸有萬字。十七、身長倍人。十八、七處平滿。十九、身長廣等,如尼拘盧樹。二十、頰車如師子。二十一、胸膺方整如師子。二十二、口四十齒。二十三、方整齊平。二十四、齒密無間。二十五、齒白鮮明。二十六、咽喉清淨,所食眾味,無不稱適。二十七、廣長舌,左右舐耳。二十八、梵音清徹。二十九、眼紺青色。三十、眼如牛王,眼上下俱眴。三十一、眉間白毫柔軟細澤,引長一尋,放則右旋螺如真珠。三十二、頂有肉髻,是為三十二相。』」即說頌曰:
那时候,国王一再,三番五次地问卜相师:“你们再看看太子的三十二相,这是什么名字?”那时,所有的卜相师就打开太子的衣服,解说三十二相:“第一,脚踏实地,脚下平满,踩在地上稳稳的。第二,脚下有轮子的形状,千辐完全,光芒四射。第三,手脚网纹,像鹅王一样。第四,手脚柔软,像天衣一样。第五,手脚指纤细,长得无人能及。第六,脚跟饱满,看起来无法厌倦。第七,像鹿的腹部,上下直直的。第八,骨头像钩子,骨节相连,像钩子一样。第九,阴部像马。第十,站立时手垂过膝。第十一,每个毛孔都有一根毛,毛发向右旋转,颜色是深蓝色。第十二,毛发向右旋转,颜色是深蓝色,向上倾斜。第十三,身体是黄金色。第十四,皮肤细腻,不沾尘土。第十五,两肩平齐,饱满圆润。第十六,胸部有万字。第十七,身高是普通人的两倍。第十八,七个部位饱满。第十九,身高和身宽相等,像尼拘罗树。第二十,脸颊像狮子。第二十一,胸部像狮子一样方正。第二十二,口中有四十颗牙齿。第二十三,牙齿整齐平齐。第二十四,牙齿紧密无缝隙。第二十五,牙齿白皙明亮。第二十六,喉咙清洁,吃的所有食物,都非常适口。第二十七,舌头宽长,可以左右舔耳。第二十八,声音悠扬。第二十九,眼睛是深蓝色。第三十,眼睛像牛王,眼睛上下都有眼睑。第三十一,眉间有一根白色的毛,柔软细腻,拉长一尺,放下来就像右旋的螺旋,像真珠一样。第三十二,头顶有肉髻,这就是三十二相。”然后他们说了一首诗。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善住柔軟足, 不蹈地跡現,
善于站稳柔软的脚,不踩在地上留下的脚印。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千輻相莊嚴, 光色靡不具。
千轮相辉映,光彩无处不在。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如尼俱類樹, 縱廣正平等。
如尼俱類樹, 縱廣正平等。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如來未曾有, 祕密馬陰藏。
如来本来就不存在,这是深奥的秘密藏在马陰之中。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金寶莊嚴身, 眾相互相暎,
身体如同金宝一般华丽,各种特征互相映照。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雖順俗流行, 塵土亦不汙。
即使顺应世俗的潮流,也不会被尘世的污秽所玷污。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天色極柔軟, 天蓋自然覆,
天空的色彩极其柔和,天空自然地覆盖着大地。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梵音、身紫金, 如華始出池。
他的声音像梵音一样悦耳,身体像紫金一样华贵,就像刚从池塘中绽放的花朵。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王以問相師, 相師敬報王。
国王向占卜师询问,占卜师恭敬地回答国王。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稱讚菩薩相, 舉身光明具。
赞美菩萨的形象,整个身体都充满了光明。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手足諸支節, 中外靡不現。
手脚和各个身体部位,内在的和外在的都无一不表现出来。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食味盡具足, 身正不傾斜。
吃的东西味道齐全,身体保持正直不会倾斜。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足下輪相現, 其音如哀鸞。
你的脚下出现了轮子的形状,你的声音就像哀鸣的鸾鸟。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𦟛䏶形相具, 宿業之所成。
具备了各种形态和特征,这都是过去行为所造成的结果。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臂肘圓滿好, 眉目甚端嚴。
他的手臂和肘部非常完美,眉毛和眼睛显得非常严肃。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人中師子尊, 威力最第一。
尊贵如狮子般的人,他的威力是最强的。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其頰車方整, 臥脇如師子。
他的脸颊饱满且线条分明,躺着的时候侧身像狮子一样。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齒方整四十, 齊密中無間。
牙齿整齐有四十颗,排列紧密之间没有缝隙。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梵音未曾有, 遠近隨緣到。
梵音本来就不存在,远近的到来都是随着因缘而来。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平立不傾身, 二手摩捫膝。
身体平稳地站立,不要倾斜,两只手轻轻地摩擦膝盖。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手齊整柔軟, 人尊美相具。
手部整齐柔软,人们都尊敬他,美好的相貌具备。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一孔一毛生, 手足網縵相。
每一个毛孔都能生出一根毛,手和脚的肌肉纤维相互交织。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肉髻、目紺青, 眼上下俱眴。
肉髻指的是头顶的肉,颜色是深蓝色,眼睛上下都有睫毛。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兩肩圓充滿, 三十二相具。
两肩圆满饱满,具备三十二种佛相。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足跟無高下, 鹿腨腸纖𦟛。
足跟無高下, 鹿腨腸纖𦟛。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天中天來此, 如象絕䩭靽;
从天上的天来到这里,就像大象冲破猎网一样。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解脫眾生苦, 處生老病死。
帮助众生解脱痛苦,面对生老病死。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以慈悲心故, 為說四真諦;
出于慈悲之心,所以讲述四圣谛。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開演法句義, 令眾奉至尊。」
开始解释佛法的含义,让众人尊崇至高无上。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佛告比丘:「毗婆尸菩薩生時,諸天在上,於虛空中手執白蓋寶扇,以障寒暑、風雨、塵土。」佛時頌曰:
佛告诉比丘们:“当毗婆尸菩萨出生的时候,所有的天神都在上空,他们在虚空中手持白色的宝扇,用来挡住寒暑、风雨和尘土。”然后佛开始吟诵: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人中未曾有, 生於二足尊;
在人类中从未出现过的,诞生于受人尊敬的二足生物(指人类)。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諸天懷敬養, 奉寶蓋寶扇。
所有的天神都怀着敬意来供养,奉献宝盖和宝扇。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爾時,父王給四乳母:一者乳哺,二者澡浴,三者塗香,四者娛樂。歡喜養育,無有懈倦。」於是頌曰:
那时候,国王给予了四位乳母:一位负责哺乳,一位负责洗澡,一位负责涂抹香膏,一位负责娱乐。他们都乐意照顾,没有一丝的懈怠。然后他们开始吟诵: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乳母有慈愛, 子生即付養;
乳母对孩子有着慈爱之心,孩子一出生就交给她来抚养。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一乳哺一浴, 二塗香娛樂。
一次哺乳和一次洗浴,两次涂抹香水来取悦自己。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世間最妙香, 以塗人中尊。
世界上最好的香,用来涂抹尊贵的人。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為童子時,舉國士女視無厭足。」於是頌曰:
「為童子時,舉國士女視無厭足。」於是頌曰: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多人所敬愛, 如金像始成,
很多人都尊敬和爱戴的,就像新铸成的金像一样。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男女共諦觀, 視之無厭足。
男女都要认真观察,看待它并不会感到厌倦或满足。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為童子時,舉國士女眾共傳抱,如觀寶華。」於是頌曰:
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全国的男男女女都争相抱着他,就像欣赏宝华一样。于是,他们便这样赞美他: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二足尊生時, 多人所敬愛;
当二足尊者诞生时,受到许多人的敬爱和尊重。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展轉共傳抱, 如觀寶花香。
不断地相互传递和分享,就像欣赏宝石花的香气一样。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菩薩生時,其目不眴,如忉利天。以不眴故,名毗婆尸。」於是頌曰:
当菩萨出生的时候,他的眼睛不会眨,就像忉利天一样。因为不眨眼的原因,所以被命名为毗婆尸。然后他们开始吟诵: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天中天不眴, 猶如忉利天;
天中的天不需要眨眼,就像忉利天一样。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見色而正觀, 故號毗婆尸。
看到色相而进行正确的观察,因此被称为毗婆尸。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菩薩生時,其聲清徹,柔軟和雅,如迦羅頻伽鳥聲。」於是頌曰:
当菩萨诞生的时候,他的声音清晰响亮,柔和优雅,就像迦羅頻伽鸟的叫声。于是,他们开始赞美: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猶如雪山鳥, 飲華汁而鳴;
就像雪山上的鸟儿,喝了花的汁液后唱出歌声。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其彼二足尊, 聲清徹亦然。
那位双足尊者,他的声音清晰而洪亮。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菩薩生時,眼能徹視見一由旬。」於是頌曰:
当菩萨出生的时候,他的眼睛能够看透一由旬的距离。于是,他们开始吟诵: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清淨業行報, 受天妙光明;
你的行为如果纯洁无暇,你将会得到天堂的美好和光明。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菩薩目所見, 周遍一由旬。
菩萨所看到的,遍布整个宇宙。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菩薩生時,年漸長大,在天正堂,以道開化,恩及庶民,名德遠聞。」於是頌曰:
当菩萨出生的时候,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天宫的正殿里,他通过道理去启迪众生,他的恩泽惠及所有的人民,他的美名和德行被广为传颂。然后他开始吟诵: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童幼處正堂, 以道化天下;
童年时期就在大殿中,用道理去教化世人。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決斷眾事務, 故號毗婆尸。
決斷眾事務, 故號毗婆尸。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清淨智廣博, 甚深猶大海;
清澈的智慧广阔无垠,深邃如同大海。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悅可於群生, 使智慧增廣。
使所有的生命都感到快乐,让智慧得以增长和扩大。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於時,菩薩欲出遊觀,告勅御者嚴駕寶車,詣彼園林,巡行遊觀。御者即便嚴駕訖已,還白:『今正是時。』太子即乘寶車詣彼園觀。於其中路見一老人,頭白齒落,面皺身僂,拄杖羸步,喘息而行。太子顧問侍者:『此為何人?』答曰:『此是老人。』又問:『何如為老?』答曰:『夫老者生壽向盡,餘命無幾,故謂之老。』太子又問:『吾亦當爾,不免此患耶?』答曰:『然,生必有老,無有豪賤。』於是,太子悵然不悅,即告侍者迴駕還宮,靜默思惟:『念此老苦,吾亦當有。』」佛於是頌曰:
那时候,菩萨想要出去游览,于是命令马车夫准备好宝车,去那个公园游玩。马车夫立刻就准备好了,然后回报说:“现在正是出发的时候。”太子就坐上宝车去那个公园。在路上,他看到一个老人,头发白了,牙齿掉了,脸上皱纹多,身体佝偻,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呼吸急促。太子转头问侍从:“这是什么人?”侍从回答说:“这是老人。”太子又问:“什么是老?”侍从回答说:“老就是生命即将结束,剩下的生命不多,所以叫做老。”太子又问:“我也会变成这样,无法避免这种困扰吗?”侍从回答说:“是的,生必有老,无论贫富贵贱。”于是,太子感到很失落,不再高兴,他命令侍从马上回宫,他静静地思考:“我也会有这种老的痛苦。”佛陀于是赞美说: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見老命將盡, 拄杖而羸步;
「見老命將盡, 拄杖而羸步;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菩薩自思惟, 吾未免此難。
菩萨自己在思考,我还没有摆脱这个困难。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爾時,父王問彼侍者:『太子出遊,歡樂不耶?』答曰:『不樂。』又問其故,答曰:『道逢老人,是以不樂。』爾時,父王默自思念:『昔日相師占相太子,言當出家,今者不悅,得無爾乎?當設方便,使處深宮,五欲娛樂,以悅其心,令不出家。』即便嚴飾宮舘,簡擇婇女以娛樂之。」佛於是頌曰:
那时候,国王问那个侍从:“太子出去游玩,开心吗?”侍从回答:“不开心。”国王又问原因,侍从回答:“因为在路上遇到了老人,所以不开心。”那时候,国王默默地思考:“以前的相师曾经预测太子将来会出家,现在他不开心,难道就是这个原因吗?我应该想办法,让他待在深深的宫殿里,享受五种欲望的娱乐,以此来让他开心,防止他出家。”于是,他立刻装饰起宫殿,挑选美女来娱乐太子。佛陀于是赞美道: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父王聞此言, 方便嚴宮舘;
当国王听到这些话后,就开始巧妙地加强了宫殿的防护。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增益以五欲, 欲使不出家。
利用五种欲望来诱惑,使人不愿意出家修行。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又於後時,太子復命御者嚴駕出遊。於其中路逢一病人,身羸腹大,面目黧黑,獨臥糞除,無人瞻視,病甚苦毒,口不能言。顧問御者:『此為何人?』答曰:『此是病人。』問曰:『何如為病?』答曰:『病者,眾痛迫切,存亡無期,故曰病也。』又曰:『吾亦當爾,未免此患耶?』答曰:『然。生則有病,無有貴賤。』於是,太子悵然不悅,即告御者迴車還宮。靜默思惟:『念此病苦,吾亦當爾。』」佛於是頌曰:
在那之后的某个时候,太子又命令马车夫严肃地驾驶马车出去游玩。在路上他遇到了一个病人,这个人身体瘦弱但肚子却很大,脸色黝黑,孤独地躺在粪便旁边,没有人在旁边照顾他,他的病痛非常剧烈,以至于他无法说话。太子转向马车夫问道:“这是什么人?”马车夫回答说:“这是一个病人。”太子又问:“他怎么生病的?”马车夫回答说:“病人就是那些痛苦无比,生死未卜的人,所以我们称他们为病人。”太子又问:“我也会像他那样生病,无法避免这种困扰吗?”马车夫回答说:“是的。只要是活着的人,就有可能生病,这和身份地位无关。”于是,太子感到非常沮丧,立刻告诉马车夫回转马车返回宫殿。他静静地思考:“想到这种病痛,我也可能会像他那样。”然后,佛陀对此发表了颂赞。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見彼久病人, 顏色為衰損;
看到那个长期生病的人,他的面色已经变得憔悴。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靜默自思惟, 吾未免此患。
安静地自我思考,我还未能摆脱这个困扰。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爾時,父王復問御者:『太子出遊,歡樂不耶?』答曰:『不樂。』又問其故,答曰:『道逢病人,是以不樂。』於是父王默然思惟:『昔日相師占相太子,言當出家,今日不悅,得無爾乎?吾當更設方便,增諸伎樂,以悅其心,使不出家。』即復嚴飾宮舘,簡擇婇女以娛樂之。」佛於是頌曰:
那时候,国王又问马车夫:“太子出去游玩,开心吗?”马车夫回答:“不开心。”国王又问原因,马车夫回答:“因为在路上遇到了病人,所以不开心。”于是国王默默地思考:“以前的相师曾经预测太子将来会出家,今天他不开心,难道就是这个原因吗?我应该想更多的办法,增加更多的娱乐活动,让他开心,防止他出家。”于是,国王就严格装饰了宫殿,精心挑选了女子来娱乐他。然后佛陀就唱了一首颂歌。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色聲香味觸, 微妙可悅樂,
形态、声音、香气、味道、触感,这些微妙的感官体验都能带给人愉悦和快乐。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菩薩福所致, 故娛樂其中。
因为菩萨的福报,所以能在其中感到快乐。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又於異時,太子復勅御者嚴駕出遊。於其中路逢一死人,雜色繒幡前後導引,宗族親里悲號哭泣,送之出城。太子復問:『此為何人?』答曰:『此是死人。』問曰:『何如為死?』答曰:『死者,盡也。風先火次,諸根壞敗,存亡異趣,室家離別,故謂之死。』太子又問御者:『吾亦當爾,不免此患耶?』答曰:『然,生必有死,無有貴賤。』於是,太子悵然不悅,即告御者迴車還宮,靜默思惟:『念此死苦,吾亦當然。』」佛時頌曰:
在另一个时候,太子又命令马车夫严肃地驾驶马车出去游玩。在路上他们遇到了一个死者,前后有各种颜色的丝绸旗帜引导,亲戚朋友们在悲痛地哭泣,送他出城。太子又问:“这是什么人?”他们回答说:“这是死者。”他又问:“什么是死?”他们回答说:“死,就是结束。先是呼吸停止,然后火化,所有的身体器官都会破败,生死两个世界,家人会分离,所以叫做死。”太子又问马车夫:“我也会这样吗,不能避免这个困扰吗?”他们回答说:“是的,生必有死,无论贫富贵贱。”于是,太子感到沮丧,不再高兴,他告诉马车夫回转马车返回宫殿,静静地思考:“想到这死亡的痛苦,我也会这样。”佛陀在这时候赞美说: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始見有人死, 知其復更生;
当我第一次看到有人死亡,我就知道他们会再次重生。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靜默自思惟, 吾未免此患。
安静地自我思考,我还未能摆脱这个困扰。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爾時,父王復問御者:『太子出遊,歡樂不耶?』答曰:『不樂。』又問其故,答曰:『道逢死人,是故不樂。』於是父王默自思念:『昔日相師占相太子,言當出家,今日不悅,得無爾乎?吾當更設方便,增諸伎樂以悅其心,使不出家。』即復嚴飾宮舘,簡擇婇女以娛樂之。」佛於是頌曰:
那时候,国王又问马车夫:“太子出去游玩,开心吗?”马车夫回答:“不开心。”国王又问原因,马车夫回答:“因为在路上遇到了死人,所以不开心。”于是,国王默默地思考:“以前的相师曾经预测太子会出家,今天他不开心,难道就是这个原因吗?我应该想更多的办法,增加更多的娱乐活动来让他开心,防止他出家。”于是,国王又严格装饰了宫殿,精心挑选了女子来娱乐他。然后,佛陀就唱诵了这样的诗句: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童子有名稱, 婇女眾圍遶;
这个男孩有个名字,周围被一群女孩子围绕。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五欲以自娛, 如彼天帝釋。
五欲以自娛, 如彼天帝釋。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又於異時,復勑御者嚴駕出遊,於其中路逢一沙門,法服持鉢,視地而行。即問御者:『此為何人?』御者答曰:『此是沙門。』又問:『何謂沙門?』答曰:『沙門者,捨離恩愛,出家修道,攝御諸根,不染外欲,慈心一切,無所傷害,逢苦不慼,遇樂不欣,能忍如地,故號沙門。』太子曰:『善哉!此道真正永絕塵累,微妙清虛,惟是為快。』即勑御者迴車就之。
在另一个时候,太子又命令马车夫整齐地驾驶马车出去游玩,在路上遇到了一个沙门,他穿着法衣,手持钵盂,目视地面行走。太子就问马车夫:“这是什么人?”马车夫回答说:“这是沙门。”太子又问:“什么是沙门?”马车夫回答说:“沙门就是那些舍弃亲情爱情,出家修行,控制自己的感官,不被外界欲望污染,对所有生物都怀有慈心,不伤害任何生物,遇到苦难不悲伤,遇到快乐不欢喜,能够像大地一样忍受一切,所以被称为沙门。”太子说:“太好了!这条道路真正能永远摆脱世俗的烦恼,微妙而清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快乐。”于是太子命令马车夫把车子调头,去找那个沙门。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爾時,太子問沙門曰:『剃除鬚髮,法服持鉢,何所志求?』沙門答曰:『夫出家者,欲調伏心意,永離塵垢,慈育群生,無所侵嬈,虛心靜寞,唯道是務。』太子曰:『善哉!此道最真。』尋勑御者:『賷吾寶衣并及乘轝,還白大王,我即於此剃除鬚髮,服三法衣,出家修道。所以然者?欲調伏心意,捨離塵垢,清淨自居,以求道術。』於是,御者即以太子所乘寶車及與衣服還歸父王。太子於後即剃除鬚髮,服三法衣,出家修道。」
那时候,太子问僧人说:“剃掉头发胡须,穿上僧袍,拿着钵,你们是为了追求什么?”僧人回答说:“我们出家人,是想要调整和控制自己的心意,永远离开世俗的污垢,慈爱所有的生命,不去侵犯和干扰他人,心灵空虚宁静,只专注于修行道理。”太子说:“太好了!这条道路最真实。”然后他命令侍从:“把我的宝衣和马车送回去,告诉国王,我就在这里剃掉头发胡须,穿上僧袍,出家修行。为什么这样做?是想要调整和控制自己的心意,离开世俗的污垢,保持内心的清净,以此来寻求道理。”于是,侍从就把太子的马车和衣服送回给国王。太子在之后就剃掉了头发胡须,穿上了僧袍,出家修行。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佛告比丘:「太子見老、病人,知世苦惱,又見死人,戀世情滅;及見沙門,廓然大悟。下寶車時,步步中間轉遠縛著,是真出家,是真遠離。時,彼國人聞太子剃除鬚髮,法服持鉢,出家修道,咸相謂言:『此道必真,乃令太子捨國榮位,捐棄所重。』于時,國中八萬四千人往就太子,求為弟子,出家修道。」佛時頌曰:
佛告诉比丘们:“太子看到老人和病人,了解到人世间的痛苦和困扰,又看到死亡,对世俗的情感消逝;当他看到沙门,他豁然开朗,有了大悟。当他下了宝车,每一步都在远离束缚,这就是真正的出家,真正的远离。那时,国民们听说太子剃去了胡须和头发,穿上了法衣,拿着钵,出家修道,他们都相互说:“这条道路一定是真实的,才能让太子放弃国家的荣誉和地位,舍弃他所珍视的。”那时,国内有八万四千人去找太子,请求成为他的弟子,出家修道。”佛在那时候赞美说: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撰擇深妙法, 彼聞隨出家;
选择并学习深奥的佛法,听到这些他就选择出家。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離於恩愛獄, 無有眾結縛。
远离了亲情爱情的牢笼,就没有了各种束缚。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于時,太子即便納受,與之遊行,在在教化。從村至村,從國至國,所至之處,無不恭敬四事供養。菩薩念言:『吾與大眾,遊行諸國,人間憒閙,此非我宜。何時當得離此群眾,閑靜之處以求道真,尋獲志願,於閑靜處專精修道?』復作是念:『眾生可愍,常處闇冥,受身危脆,有生、有老、有病、有死,眾苦所集,死此生彼,從彼生此,緣此苦陰,流轉無窮,我當何時曉了苦陰,滅生、老、死?』
那时候,太子就接受了,和他们一起行走,到处教导他们。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无论他们到达的地方,都会恭敬地供养四事。菩萨想着:“我和大众一起游历各国,人间的喧嚣,这并不适合我。我什么时候能够离开这个群众,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去寻求真理,实现我的愿望,在安静的地方专心修行?”他又想:“众生真可怜,总是生活在黑暗中,生命脆弱,有生、有老、有病、有死,各种痛苦的集合,死在这里又生在那里,从那里又生在这里,因为这个痛苦的轮回,不断地循环,我什么时候能够了解这个痛苦的轮回,消除生、老、病、死呢?”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復作是念:『生死何從?何緣而有?』即以智慧觀察所由,從生有老死,生是老死緣;生從有起,有是生緣;有從取起,取是有緣;取從愛起,愛是取緣;愛從受起,受是愛緣;受從觸起,觸是受緣;觸從六入起,六入是觸緣;六入從名色起,名色是六入緣;名色從識起,識是名色緣;識從行起,行是識緣;行從癡起,癡是行緣。是為緣癡有行,緣行有識,緣識有名色,緣名色有六入,緣六入有觸,緣觸有受,緣受有愛,緣愛有取,緣取有有,緣有有生,緣生有老、病、死、憂、悲、苦惱,此苦盛陰,緣生而有,是為苦集。菩薩思惟:苦集陰時,生智、生眼、生覺、生明、生通、生慧、生證。
再次产生这样的想法:“生死从何而来?因何而存在?”然后用智慧去观察其原因,从生出现老死,生就是老死的因;生从有开始,有就是生的因;有从取得开始,取得就是有的因;取得从爱好开始,爱好就是取得的因;爱好从接受开始,接受就是爱好的因;接受从触碰开始,触碰就是接受的因;触碰从六入(眼、耳、鼻、舌、身、意)开始,六入就是触碰的因;六入从名色(物象)开始,名色就是六入的因;名色从识别开始,识别就是名色的因;识别从行为开始,行为就是识别的因;行为从愚痴开始,愚痴就是行为的因。这就是因愚痴而有行为,因行为而有识别,因识别而有名色,因名色而有六入,因六入而有触碰,因触碰而有接受,因接受而有爱好,因爱好而有取得,因取得而有存在,因存在而有生,因生而有老、病、死、忧、悲、苦恼,这就是苦的集聚,因生而存在,这就是苦的集合。菩萨思考:在苦的集聚时,就会产生智慧、眼睛、觉悟、明了、通达、慧性、证悟。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於時,菩薩復自思惟:『何等無故老死無?何等滅故老死滅?』即以智慧觀察所由,生無故老死無,生滅故老死滅;有無故生無,有滅故生滅;取無故有無,取滅故有滅;愛無故取無,愛滅故取滅;受無故愛無,受滅故愛滅;觸無故受無,觸滅故受滅;六入無故觸無,六入滅故觸滅;名色無故六入無,名色滅故六入滅;識無故名色無,識滅故名色滅;行無故識無,行滅故識滅;癡無故行無,癡滅故行滅。是為癡滅故行滅,行滅故識滅,識滅故名色滅,名色滅故六入滅,六入滅故觸滅,觸滅故受滅,受滅故愛滅,愛滅故取滅,取滅故有滅,有滅故生滅,生滅故老、死、憂、悲、苦惱滅。菩薩思惟:『苦陰滅時,生智、生眼、生覺、生明、生通、生慧、生證。』爾時,菩薩逆順觀十二因緣,如實知,如實見已,即於座上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時頌曰:
那时候,菩萨又自己思考:“什么情况下老死会消失?什么情况下老死会终止?”然后他用智慧去观察原因,如果生命消失,老死就会消失,如果生命终止,老死就会终止;如果存在消失,生命就会消失,如果存在终止,生命就会终止;如果贪取消失,存在就会消失,如果贪取终止,存在就会终止;如果爱欲消失,贪取就会消失,如果爱欲终止,贪取就会终止;如果感受消失,爱欲就会消失,如果感受终止,爱欲就会终止;如果接触消失,感受就会消失,如果接触终止,感受就会终止;如果六入(眼、耳、鼻、舌、身、意)消失,接触就会消失,如果六入终止,接触就会终止;如果名色(物质和意识)消失,六入就会消失,如果名色终止,六入就会终止;如果识(意识)消失,名色就会消失,如果识终止,名色就会终止;如果行(行为)消失,识就会消失,如果行终止,识就会终止;如果痴(无知)消失,行就会消失,如果痴终止,行就会终止。这就是因为痴终止,行就会终止,行终止,识就会终止,识终止,名色就会终止,名色终止,六入就会终止,六入终止,接触就会终止,接触终止,感受就会终止,感受终止,爱欲就会终止,爱欲终止,贪取就会终止,贪取终止,存在就会终止,存在终止,生命就会终止,生命终止,老、死、忧、悲、苦恼就会终止。菩萨思考:“当苦陰(痛苦的生活)终止时,智慧、眼睛、觉悟、明亮、通达、智慧、证实就会产生。”那时候,菩萨反复观察十二因缘,真实地知道,真实地看到后,就在座位上达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最高的觉悟)。然后佛陀说了一首颂: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此言眾中說, 汝等當善聽,
这是在众人面前说的,你们都应该仔细听。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過去菩薩觀, 本所未聞法。
过去的菩萨观察,那些他们从未听说过的法则。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老死從何緣? 因何等而有?
老死是由于什么原因产生的?又是因为什么而存在?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如是正觀已, 知其本由生。
这样正确地观察之后,就能知道它的根本是由生命产生的。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生本由何緣? 因何事而有?
生命的本源是由什么因缘产生的?因为什么事情而存在?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如是思惟已, 知生從有起。
这样思考之后,就知道生命是从存在开始的。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取彼取彼已, 展轉更增有;
这是在说,不断地追求、抓取,只会让欲望越来越多,贪婪的心也会越来越重。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是故如來說, 取是有因緣。
因此,如来所说的,都是有因有果的。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如眾穢惡聚, 風吹惡流演;
如眾穢惡聚, 風吹惡流演;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如是取相因, 因愛而廣普。
这样的取象因素,是因为爱而广泛普遍的。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愛由於受生, 起苦羅網本;
爱情因为承受生活而产生,是痛苦纠缠的根源。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以染著因緣, 苦樂共相應。
因为被烦恼所影响,痛苦和快乐都会相应产生。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受本由何緣? 因何而有受?
感受的来源是什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感受的产生?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以是思惟已, 知受由觸生。
经过这样的思考后,我明白了感受是由接触产生的。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觸本由何緣? 因何而有觸?
接触的本源是什么?因为什么会有接触?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如是思惟已, 觸由六入生。
这样思考之后,由六种感官接触产生的感觉就会产生。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六入本何緣? 因何有六入?
六入是由什么原因产生的?为什么会有六入呢?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如是思惟已, 六入名色生。
这样思考之后,六种感官接触的对象就会产生名和色。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名色本何緣? 因何有名色?
名色的本源是什么?因为什么会有名色?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如是思惟已, 名色從識生。
这样思考之后,名和色(指一切事物的形象和特性)是由意识产生的。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識本由何緣? 因何而有識?
意识的本源是什么?因为什么而产生意识?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如是思惟已, 知識從行生。
这样想过之后,就明白知识是从实践中产生的。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行本由何緣? 因何而有行?
行为的本源是什么?因为什么会有行为?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如是思惟已, 知行從癡生。
这样思考之后,就知道行为是从愚昧中产生的。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如是因緣者, 名為實義因,
这样的因缘,被称为实义因。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智慧方便觀, 能見因緣根。
观察智慧和方便,能够看清楚事物发生的因果和根源。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苦非賢聖造, 亦非無緣有,
痛苦并非由贤圣人创造,也并非无缘无故就存在的。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是故變易苦, 智者所斷除。
因此,改变和消除痛苦,是智者所要做的。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若無明滅盡, 是時則無行;
如果无明(无知、痴迷)被彻底消除,那个时候就没有行为了。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若無有行者, 則亦無有識;
如果没有行为的存在,那么也就没有认知的存在。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若識永滅者, 亦無有名色;
如果认识到一切都会永远消失,那么就不会有名和实存在。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名色既已滅, 即無有諸入;
当名色(指一切事物的名称和形态)已经消灭,那就没有任何事物可以进入(指对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若諸入永滅, 則亦無有觸;
若諸入永滅, 則亦無有觸;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若觸永滅者, 則亦無有受;
如果接触到永远消亡的事物,那么也就没有什么可以接受的了。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若受永滅者, 則亦無有愛;
如果一个人接受了永恒的消亡,那么他也就不会有爱情了。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若愛永滅者, 則亦無有取;
如果爱能永远消失的话,那么也就没有所谓的占有了。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若取永滅者, 則亦無有有;
若取永滅者, 則亦無有有;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若有永滅者, 則亦無有生;
若有永滅者, 則亦無有生;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若生永滅者, 無老病苦陰;
若生永滅者, 無老病苦陰;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一切都永盡, 智者之所說。
所有的事物都会最终消逝,这是智者所说的。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十二緣甚深, 難見難識知;
十二缘起的道理非常深奥,很难看透,也很难理解。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唯佛能善覺, 因是有是無。
只有佛才能完全觉悟,因此存在也好,不存在也罢。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若能自觀察, 則無有諸入;
如果能自我观察,那就没有任何执着。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深見因緣者, 更不外求師。
深入理解了因果关系的人,就不再向外寻找导师。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能於陰界入, 離欲無染者;
能够进入阴间的,能够离开欲望、没有污染的人;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堪受一切施, 淨報施者恩。
能接受所有的施舍,回报给施舍者的是纯洁的恩惠。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若得四辯才, 獲得決定證;
如果获得了四种辩才,就能得到确定的证据。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能解眾結縛, 斷除無放逸。
能够解开所有的束缚,彻底消除不自由。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色受想行識, 猶如朽故車;
色、受、想、行、识,就像一辆破旧的车。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能諦觀此法, 則成等正覺。
能够深入观察这个法则,就能够达到与佛陀等同的觉悟。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如鳥遊虛空, 東西隨風逝;
就像鸟儿在空中飞翔,东西随着风的方向而消逝。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菩薩斷眾結, 如風靡輕衣。
菩萨断除众生的烦恼,就像风吹散轻盈的衣物一样。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毗婆尸閑靜, 觀察於諸法;
毗婆尸閑靜, 觀察於諸法;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老死何緣有? 從何而得滅?
老死是由什么因缘产生的?又应该如何才能消除?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彼作是觀已, 生清淨智慧;
他进行了这样的观察之后,产生了清澈明晰的智慧。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知老死由生, 生滅老死滅。
知道老去和死亡是由于生命的产生,只有当生命的产生停止,老去和死亡才会消失。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毗婆尸佛初成道時,多修二觀,一曰安隱觀,二曰出離觀。」佛於是頌曰:
当毗婆尸佛刚开始成道的时候,他主要修炼了两种观念,一种叫做安隐观,另一种叫做出离观。然后佛陀就对此进行了赞美。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如來無等等, 多修於二觀;
如来佛的境界无人能比,他在二观(即空观和假观)上修炼得非常深厚。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安隱及出離, 仙人度彼岸。
安隱及出離, 仙人度彼岸。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其心得自在, 斷除眾結使;
他的心灵得到了自由,断除了所有的束缚和障碍。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登山觀四方, 故號毘婆尸。
登上山顶观察四面八方,因此被称为毘婆尸。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大智光除冥, 如以鏡自照;
大智慧的光芒能够消除黑暗,就像用镜子照亮自己一样。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為世除憂惱, 盡生老死苦。
為世除憂惱, 盡生老死苦。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毗婆尸佛於閑靜處復作是念:『我今已得此無上法,甚深微妙,難解難見,息滅、清淨,智者所知,非是凡愚所能及也。斯由眾生異忍、異見、異受、異學,依彼異見,各樂所求,各務所習。是故於此甚深因緣,不能解了,然愛盡涅槃,倍復難知,我若為說,彼必不解,更生觸擾。』作是念已,即便默然不復說法。
毗婆尸佛在安静的地方这样想:我现在已经得到了这个无上的法,非常深奥微妙,难以理解和看见,它是关于消除和清净,只有智者才能知道,普通的愚人是无法理解的。这是因为众生有不同的忍耐力、观点、接受度和学习方式,根据他们的不同观点,他们各自追求他们所喜欢的,各自专注于他们所习惯的。因此,他们无法理解这个非常深奥的因果关系,更不用说理解涅槃的无私之爱了,这更是难以理解。如果我去解释,他们肯定不会理解,反而会产生困扰。想到这里,毗婆尸佛就默然不语,不再讲述佛法。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時,梵天王知毗婆尸如來所念,即自思惟:『念此世間便為敗壞,甚可哀愍。毗婆尸佛乃得知此深妙之法,而不欲說。』譬如力士屈伸臂頃,從梵天宮忽然來下,立於佛前,頭面禮足,却住一面。時,梵天王右膝著地,叉手合掌白佛言:『唯願世尊以時說法!今此眾生塵垢微薄,諸根猛利,有恭敬心,易可開化,畏怖後世無救之罪,能滅惡法,出生善道。』
那时候,梵天王知道毗婆尸如来在思考什么,他心里想:“看到这个世界即将毁灭,真是令人感到悲痛。毗婆尸佛已经了解到这个深奥的法理,却不愿意说出来。”就像一个力士可以随意伸缩自己的手臂一样,梵天王立刻从梵天宫来到佛的面前,向佛敬礼,然后站在一边。那时,梵天王右膝跪地,双手合十向佛说:“我恳求世尊在适当的时候讲解佛法!现在的众生虽然烦恼很少,但是他们的根性非常坚强,有着敬畏之心,很容易被开导,他们害怕未来世无法得救的罪孽,能够消除恶法,走向善道。”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佛告梵王:『如是!如是!如汝所言,但我於閑靜處默自思念:所得正法甚深微妙,若為彼說,彼必不解,更生觸擾,故我默然不欲說法。我從無數阿僧祇劫,勤苦不懈,修無上行,今始獲此難得之法,若為婬、怒、癡眾生說者,必不承用,徒自勞疲。此法微妙,與世相反,眾生染欲,愚冥所覆,不能信解。梵王!我觀如此,是以默然不欲說法。』
佛祖对梵天说:“就是这样!就是这样!你说得对,但我在安静的地方默默思考:我所得到的正法非常深奥微妙,如果我向他们解释,他们肯定无法理解,反而会产生困扰,所以我选择沉默,不愿意讲述佛法。我从无数的阿僧祇劫以来,一直勤奋不懈地修行,现在才得到这个难得的法门,如果我向那些贪欲、愤怒、愚昧的众生讲述,他们肯定无法接受,只会白白劳累自己。这个法门微妙而与世俗观念相反,众生被欲望所蒙蔽,愚昧无知,无法信任和理解。梵天,我就是这样看待这个问题,所以我选择沉默,不愿意讲述佛法。”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時,梵天王復重勸請,慇懃懇惻,至于再三:『世尊!若不說法,今此世間便為壞敗,甚可哀愍。唯願世尊以時敷演,勿使眾生墜落餘趣!』爾時,世尊三聞梵王慇懃勸請,即以佛眼觀視世界,眾生垢有厚薄,根有利鈍,教有難易。易受教者畏後世罪,能滅惡法,出生善道。譬如優鉢羅花、鉢頭摩華、鳩勿頭華、分陀利華,或有始出汙泥未至水者,或有已出與水平者,或有出水未敷開者,然皆不為水所染著,易可開敷。世界眾生,亦復如是。
那时候,梵天王再次恳切地请求,一再地说:“世尊!如果你不讲法,现在的世界就会走向毁灭,这真是令人痛心。我只希望世尊能适时地讲解佛法,不要让众生陷入其他的境地!”那时,世尊听到梵天王三次恳切的请求后,就用佛眼观察世界,看众生的烦恼有深有浅,悟性有聪明有迟钝,接受教育的难易程度。容易接受教育的人,会害怕来世的罪孽,能够消除恶行,走向善良的道路。就像优鉢羅花、鉢頭摩花、鳩勿头花、分陀利花,有的刚从污泥中冒出来还没到水面,有的已经出现在水面上,有的已经出水但还没开放,但是都没有被水染污,都可以轻易地开放。世界上的众生,也是这样。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爾時,世尊告梵王曰:『吾愍汝等,今當開演甘露法門,是法深妙,難可解知,今為信受樂聽者說,不為觸擾無益者說。』
那时候,佛陀对梵天王说:“我怜悯你们,现在我要开始讲解甘露法门,这个法门深奥难懂,难以理解。我现在是为了那些愿意信受并乐于听闻的人讲解,而不是为了那些会感到困扰且无益的人讲解。”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爾時,梵王知佛受請,歡喜踊躍,遶佛三匝,頭面禮足,忽然不現。其去未久,是時如來靜默自思:『我今先當為誰說法?』即自念言:『當入槃頭城內,先為王子提舍、大臣子騫茶開甘露法門。』於是,世尊如力士屈伸臂頃,於道樹忽然不現,至槃頭城槃頭王鹿野苑中,敷座而坐。」佛於是頌曰:
那时候,梵天王知道佛陀接受了他的邀请,非常高兴,围绕佛陀转了三圈,向佛陀鞠躬并亲吻他的脚,然后突然消失了。他离开没多久,那时候佛陀静静地思考:“我现在应该先为谁讲解佛法呢?”他自己想:“我应该先去槃头城,先为王子提舍和大臣的儿子騫茶开启甘露法门。”于是,佛陀像力士般伸展他的手臂,突然在道树下消失,然后出现在槃头城的槃头王的鹿野苑中,铺设好坐垫坐下。佛陀于是赞美道: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如師子在林, 自恣而遊行;
就像狮子在森林里,自由自在地游荡。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彼佛亦如是, 遊行無罣礙。
那位佛陀也是如此,自由自在地行走,没有任何阻碍。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毘婆尸佛告守苑人曰:『汝可入城,語王子提舍、大臣子騫茶:寧欲知不?毘婆尸佛今在鹿野苑中,欲見卿等,宜知是時。』時,彼守苑人受教而行,至彼二人所,具宣佛教。二人聞已,即至佛所,頭面禮足,却坐一面。佛漸為說法,示教利喜: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惡不淨,上漏為患,讚歎出離為最微妙清淨第一。爾時,世尊見此二人心意柔輭,歡喜信樂,堪受正法,於是即為說苦聖諦,敷演開解,分布宣釋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出要諦。
毘婆尸佛对守护公园的人说:“你可以进城去,告诉王子提舍和大臣的儿子騫茶:你们想知道吗?毘婆尸佛现在在鹿野苑中,想见你们,你们应该知道这个时机。”那时,那个守护公园的人接受了教导并行动,来到了他们两人的地方,全面宣布了佛的教导。两人听后,立即来到佛的地方,向佛敬礼并坐在一边。佛逐渐为他们讲解法律,给予教导和快乐:讲述施舍、讲述戒律、讲述生天的论述,欲望的恶劣和不纯洁,上面的漏洞是麻烦,赞美出离是最微妙清洁的第一。那时,世尊看到这两个人的心意柔软,欢喜信乐,能够接受正法,于是就为他们讲解苦的圣谛,详细解释,分布宣释苦集的圣谛、苦灭的圣谛、苦出要的圣谛。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爾時,王子提舍、大臣子騫茶,即於座上遠離塵垢,得法眼淨,猶若素質易為受染。是時,地神即唱斯言:『毗婆尸如來於槃頭城鹿野苑中轉無上法輪,沙門、婆羅門、諸天、魔、梵及餘世人所不能轉。』如是展轉,聲徹四天王,乃至他化自在天,須臾之頃,聲至梵天。」佛時頌曰:
那时候,王子提舍和大臣子騫茶,在座位上远离了尘世的污垢,得到了法眼的清净,就像白色的布料容易被染色一样。此时,地神唱出了这样的话:“毗婆尸如来在槃头城的鹿野苑中转动了无上的法轮,沙门、婆罗门、各种天神、魔、梵以及其他世人都无法转动。”这样的声音传遍了四大天王,甚至传到了他化自在天,瞬息之间,声音传到了梵天。佛陀当时赞美说: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歡喜心踊躍, 稱讚於如來,
心中充满喜悦,赞美如来(佛)。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毘婆尸成佛, 轉無上法輪。
毘婆尸成佛, 轉無上法輪。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初從樹王起, 往詣槃頭城,
最初从树王那里出发,前往槃头城。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為騫茶、提舍, 轉四諦法輪。
为骞茶、提舍,转动四谛法轮。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時騫茶、提舍, 受佛教化已,
当时,騫茶和提舍已经接受了佛的教化。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於淨法輪中, 梵行無有上。
在纯洁的法轮中,梵行是最高无上的。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彼忉利天眾, 及以天帝釋,
彼忉利天眾, 及以天帝釋,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歡喜轉相告, 諸天無不聞。
欢喜地相互传递消息,所有的天神都能听到。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佛出於世間, 轉無上法輪;
佛陀在人间出现,转动了无上的法轮。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增益諸天眾, 減損阿須倫。
增加了众天神的力量,减少了阿修罗的力量。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昇仙名普聞, 善智離世邊;
昇仙的名声广为人知,善智已经超脱了世俗的纷扰。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於諸法自在, 智慧轉法輪。
在所有事物中自由自在,用智慧去推动世间的法则。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觀察平等法, 息心無垢穢;
观察一切事物的平等本质,使心灵停止动摇,无有污垢和玷污。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以離生死扼, 智慧轉法輪。
以摆脱生死的束缚,用智慧去推动佛法的运转。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滅苦離諸惡, 出欲得自在;
消除痛苦,远离所有的恶行,摆脱欲望,从而获得自由自在。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離於恩愛獄, 智慧轉法輪。
远离了亲情爱情的束缚,智慧就像转动的法轮。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正覺人中尊, 二足尊調御;
正觉的人是人中的尊贵者,他是两足生物中的尊者,他能调御自己。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一切縛得解, 智慧轉法輪。
所有的束缚都能解开,智慧就像转动的法轮。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教化善導師, 能降伏魔怨;
作为教育和引导善良的导师,他能够降伏恶魔和敌人。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彼離於諸惡, 智慧轉法輪。
那个人远离了所有的恶行,用智慧去推动佛法的运转。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無漏力降魔, 諸根定不懈;
无漏的力量能够降伏魔难,所有的根基都坚定不移,不知疲倦。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盡漏離魔縛, 智慧轉法輪。
彻底摆脱痛苦和魔鬼的束缚,用智慧去推动佛法的传播。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若學決定法, 知諸法無我;
如果学习确定的法则,就会知道所有的法则都不是我自己的。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此為法中上, 智慧轉法輪。
这是法中的最高境界,智慧在转动法轮。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不以利養故, 亦不求名譽;
不是为了物质利益,也不追求名誉;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愍彼眾生故, 智慧轉法輪。
出于对众生的怜悯,智慧转动法轮。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見眾生苦厄, 老病死逼迫;
看到众生受苦难,被老年、疾病和死亡所逼迫。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為此三惡趣, 智慧轉法輪。
为了这三个恶劣的境界,智慧在转动法轮。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斷貪瞋恚癡, 拔愛之根原;
断掉贪婪、愤怒和愚昧,拔除爱欲的根源。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不動而解脫, 智慧轉法輪。
不需要动就能解脱,智慧就像转动法轮。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難勝我已勝, 勝已自降伏;
难以战胜的我已经战胜了,已经战胜的我自己也已经降服。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已勝難勝魔, 智慧轉法輪。
已经战胜了难以战胜的魔,智慧转动了法轮。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此無上法輪, 唯佛乃能轉;
这个无上的法轮,只有佛才能转动。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諸天魔釋梵, 無有能轉者。
所有的天神、魔神和梵天,都没有能够改变这个事实的。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親近轉法輪, 饒益天人眾;
接近并学习佛法,能够给天上和人间的众生带来丰富的利益。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此等天人師, 得度于彼岸。
这样的天人之师,已经达到了彼岸。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是時,王子提舍、大臣子騫茶,見法得果,真實無欺,成就無畏,即白毘婆尸佛言:『我等欲於如來法中淨修梵行。』佛言:『善來,比丘!吾法清淨自在,修行以盡苦際。』爾時,二人即得具戒。具戒未久,如來又以三事示現:一曰神足,二曰觀他心,三曰教誡,即得無漏、心解脫、生無疑智。
那时候,王子提舍和大臣子騫茶,看到佛法的果实,真实无欺,充满无畏的力量,于是他们对毘婆尸佛说:“我们想在如来的法中净化自己,修行梵行。”佛说:“好的,比丘们!我的法是清净自在的,修行可以消除痛苦。”那时,他们两人就得到了完全的戒律。在得到戒律不久后,如来又向他们展示了三件事:一是神足,二是观察他人的心,三是教诲。他们因此得到了无漏的智慧,心灵得到了解脱,生活中没有了疑虑。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爾時,槃頭城內眾多人民,聞二人出家學道,法服持鉢,淨修梵行,皆相謂曰:『其道必真,乃使此等捨世榮位,捐棄所重。』時,城內八萬四千人往詣鹿野苑中毘婆尸佛所,頭面禮足,却坐一面。佛漸為說法,示教利喜: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惡不淨,上漏為患,讚歎出離為最微妙清淨第一。爾時,世尊見此大眾心意柔輭,歡喜信樂,堪受正法,於是即為說苦聖諦,敷演開解,分布宣釋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出要諦。
那时候,槃头城里的很多人听说两个人出家修道,穿着僧袍,手持钵盂,清心寡欲地修行,都互相说:“他们的道理一定是真实的,才能让这样的人放弃世俗的荣誉和地位,舍弃他们所珍视的。”那时,城里的八万四千人前往鹿野苑中毘婆尸佛所在的地方,向佛头顶礼后,坐在一旁。佛慢慢地为他们讲解佛法,教导他们如何得到快乐:讲述施舍的重要性,讲述戒律的重要性,讲述生活在天堂的重要性,讲述欲望是不纯洁的,讲述贪欲是有害的,赞美出离是最微妙、最清净、最优秀的。那时,世尊看到这个大众的心意柔和,充满欢喜和信念,能够接受正法,于是就为他们讲解苦的真理,详细解释,分别讲解苦的集聚、苦的消灭、苦的出路。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時,八萬四千人即於座上遠塵離垢,得法眼淨,猶如素質易為受色,見法得果,真實無欺,成就無畏,即白佛言:『我等欲於如來法中淨修梵行。』佛言:『善來,比丘!吾法清淨自在,修行以盡苦際。』時,八萬四千人即得具戒。具戒未久,世尊以三事教化:一曰神足,二曰觀他心,三曰教誡,即得無漏、心解脫、生無疑智。前八萬四千人聞佛於鹿野苑中,轉無上法輪,沙門、婆羅門、諸天、魔、梵及餘世人所不能轉,即詣槃頭城毘婆尸佛所,頭面禮足,却坐一面。」佛時頌曰:
那时候,有八万四千人在座位上超脱了世俗的烦恼和污垢,得到了法眼的清净,就像白色的布容易染上颜色一样,他们看到了佛法,得到了果实,真实不虚,成就了无畏的境地。他们对佛说:“我们想在如来的法中修行梵行。”佛说:“好的,比丘们!我的法是清净自在的,修行可以消除痛苦。”那时候,这八万四千人立刻得到了完全的戒律。不久之后,世尊用三件事教化他们:一是神足,二是观察他人的心,三是教诲。他们因此得到了无漏的境地,心灵得到了解脱,生起了无疑的智慧。之前的八万四千人听说佛在鹿野苑中转动了无上的法轮,这是沙门、婆罗门、诸天、魔、梵以及其他世人都无法做到的,他们立刻前往槃头城的毘婆尸佛那里,向他顶礼并坐在一旁。那时候,佛说了一首颂: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如人救頭燃, 速疾求滅處;
就像人头上着火,急忙寻找灭火的地方。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彼人亦如是, 速詣於如來。
那个人也是这样,迅速地来到如来(佛)的面前。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時,佛為說法亦復如是。爾時,槃頭城有十六萬八千大比丘眾,提舍比丘、騫茶比丘於大眾中上昇虛空,身出水火,現諸神變,而為大眾說微妙法。爾時,如來默自念言:『今此城內乃有十六萬八千大比丘眾,宜遣遊行,各二人俱在在處處,至於六年,還來城內說具足戒。』
那时候,佛陀正在讲解佛法,情况也是这样。在那个时候,槃头城有十六万八千名大比丘,提舍比丘和騫茶比丘在大众中升入空中,他们的身体能够穿越水和火,展现出各种神奇的变化,他们在大众面前讲解微妙的佛法。那时,如来默默地自言自语:“现在这个城里有十六万八千名大比丘,应该派他们出去游行,每两个人一组,到处去传播佛法,六年后再回到城里来讲解完整的戒律。”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時,首陀會天知如來心,譬如力士屈伸臂頃,從彼天沒,忽然至此,於世尊前,頭面禮足,却住一面,須臾白佛言:『如是,世尊!此槃頭城內比丘眾多,宜各分布,處處遊行,至於六年,乃還此城,說具足戒,我當擁護,令無伺求得其便者。』爾時,如來聞此天語,默然可之。
那时候,首陀会天了解到如来的心意,就像一个力士轻易地弯曲和伸展自己的手臂一样,他从天界降临,突然出现在这里,在世尊面前,他低头向佛敬礼,然后站在一旁。过了一会儿,他对佛说:“世尊,这个槃头城里的比丘很多,他们应该各自分散,到各处去游行,直到六年后,再回到这个城市,讲述完整的戒律,我会保护他们,让没有人打扰他们。”那时候,如来听到这个天神的话,默默地接受了。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時,首陀會天見佛默然許可,即禮佛足,忽然不現,還至天上。其去未久,佛告諸比丘:『今此城內,比丘眾多,宜各分布,遊行教化,至六年已,還集說戒。』時,諸比丘受佛教已,執持衣鉢,禮佛而去。」佛時頌曰:
那时候,首陀会天见到佛祖默默地点头同意,立刻向佛祖的脚致敬,然后突然消失,回到了天上。他离开没多久,佛祖对众比丘说:“现在这个城市里,比丘很多,应该各自分散,四处游行传教,六年后再回来集合讲戒。”那时候,所有的比丘接受了佛祖的教导,拿着衣钵,向佛祖致敬后离开。佛祖在那时候赞美说: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佛悉無亂眾, 無欲無戀著;
佛陀对所有事物都没有混乱和迷惑,没有欲望,也没有执着。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威如金翅鳥, 如鶴捨空池。
威势如同金翅大鹏鸟,就像鹤群般离开空旷的池塘。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時,首陀會天於一年後告諸比丘:『汝等遊行已過一年,餘有五年。汝等當知,訖六年已,還城說戒。』如是至于六年,天復告言:『六年已滿,當還說戒。』時,諸比丘聞天語已,攝持衣鉢,還槃頭城,至鹿野苑毘婆尸佛所,頭面禮足,却坐一面。」佛時頌曰:
那时候,首陀会天在一年后告诉所有的比丘们:“你们已经出去游行一年了,还剩下五年。你们要知道,六年过后,要回到城里去讲解戒律。”就这样到了六年,天又告诉他们:“六年已经满了,应该回去讲解戒律。”那时,所有的比丘们听到天的话后,收拾好衣物和钵盂,返回槃头城,来到鹿野苑的毘婆尸佛那里,向他鞠躬并坐在一旁。那时,佛陀颂诵道: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如象善調, 隨意所之;
就像善于驯服的大象,可以随心所欲地行走。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大眾如是, 隨教而還。
众人就这样,按照教导而行。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爾時,如來於大眾前上昇虛空,結加趺坐,講說戒經:忍辱為第一,佛說涅槃最,不以除鬚髮害他為沙門。時,首陀會天去佛不遠,以偈頌曰:
那时候,如来在众人面前升入虚空,盘腿坐下,开始讲述戒经:忍受辱骂是最重要的,佛说涅槃是最高的,不是剃掉胡须和头发就能成为沙门的。那时,首陀会天离佛不远,他用诗歌赞美道: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如來大智, 微妙獨尊,
"如来具有伟大的智慧,微妙而独特的尊严,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止觀具足, 成最正覺。
修炼止观到完全,就能达到最正的觉悟。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愍群生故, 在世成道,
出于对众生的怜悯,因此在人世间成就了佛道。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以四真諦, 為聲聞說。
以四个真理,为声闻弟子讲解。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苦與苦因, 滅苦之諦,
痛苦及其产生的原因,消除痛苦的真理。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賢聖八道, 到安隱處。
贤圣的八条道路,通向安静祥和的地方。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毘婆尸佛, 出現于世,
毘婆尸佛, 出現于世,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在大眾中, 如日光曜。』
在众多人群中,就像阳光照耀一样。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說此偈已,忽然不現。」
在说完这段偈语之后,突然间就消失不见了。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自思念:『昔一時於羅閱城耆闍崛山,時,生是念:我所生處,無所不遍,唯除首陀會天,設生彼天,則不還此。』我時,比丘!復生是念:『我欲至無造天上。』時,我如壯士屈伸臂頃,於此間沒,現於彼天。時,彼諸天見我至彼,頭面作禮,於一面立,而白我言:『我等皆是毘婆尸如來弟子,從彼佛化,故來生此,具說彼佛因緣本末。又尸棄佛、毘沙婆佛、拘樓孫佛、拘那含佛、迦葉佛、釋迦牟尼佛,皆是我師,我從受化,故來生此。』亦說諸佛因緣本末,至生阿迦尼吒諸天,亦復如是。」佛時頌曰:
那时候,佛陀对比丘们说:“我曾经想过:‘很久以前,在罗闍城的耆闍崛山,我有过这样的想法:我曾经出生过的地方,几乎无处不在,只有首陀会天是例外。如果我出生在那个天上,就不会再回到这里。’那时候,比丘们,我又有了这样的想法:‘我想去无造天上。’那时,我像一个壮年人伸展手臂一样,从这里消失,出现在那个天上。那时,那些天人看到我来到那里,他们向我鞠躬致敬,站在一边,然后对我说:‘我们都是毘婆尸如来的弟子,是从那个佛陀那里得到教化,所以来到这里出生,我们可以详细地讲述那个佛陀的因缘和事迹。又比如尸棄佛、毘沙婆佛、拘樓孫佛、拘那含佛、迦葉佛、釋迦牟尼佛,他们都是我们的师父,我们是从他们那里得到教化,所以来到这里出生。’他们也讲述了各个佛陀的因缘和事迹,直到阿迦尼吒天,也是这样。”然后佛陀说了一首偈语: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譬如力士, 屈伸臂頃,
就像一个强壮的人,弯曲或伸展手臂的瞬间,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我以神足, 至無造天。
我利用神奇的力量,能够到达没有造物主的天界。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第七大仙, 降伏二魔,
第七位大仙,能够降伏两种魔鬼。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無熱無見, 叉手敬禮。
没有热度,没有见解,叉手表示敬礼。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如晝度樹, 釋師遠聞,
就像白天过树一样,释迦牟尼的名声远播。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相好具足, 到善見天。
他的相貌完美无缺,能够到达善见天。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猶如蓮華, 水所不著,
就像莲花,水是无法沾染的。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世尊無染, 至大善見。
世尊无瑕疵,是至高无上的善导。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如日初出, 淨無塵翳,
就像太阳初升,纯净无尘埃。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明若秋月, 詣一究竟。
明亮如秋天的月亮,到达了最终的彼岸。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此五居處, 眾生所淨,
此五居處, 眾生所淨,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心淨故來, 詣無煩惱。
因为内心纯净,所以来到这里,来到无烦恼的地方。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淨心而來, 為佛弟子,
以纯洁的心来,成为佛的弟子。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捨離染取, 樂於無取。
放弃贪婪和执着,乐于无欲无求。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見法決定, 毘婆尸子,
看到法则的确定性,毘婆尸子(佛教术语,指追求解脱的修行者)。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淨心善來, 詣大仙人,
净化自己的心灵,做善良的事情,然后去寻找大仙人。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尸棄佛子, 無垢無為,
尸棄佛子, 無垢無為,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以淨心來, 詣離有尊。
以淨心來, 詣離有尊。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毘沙婆子, 諸根具足,
毘沙婆子, 諸根具足,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淨心詣我, 如日照空。
以纯洁的心来寻求我,就像阳光照耀空旷的天空。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拘樓孫子, 捨離諸欲,
拘樓孫子, 捨離諸欲,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淨心詣我, 妙光焰盛。
以纯洁的心来寻找我,奇妙的光焰盛大无比。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拘那含子, 無垢無為,
拘那含子, 無垢無為,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淨心詣我, 光如月滿。
以纯洁的心来寻找我,你会发现我的光芒如同满月一般明亮。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迦葉弟子, 諸根具足,
迦葉弟子, 諸根具足,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淨心詣我, 如比天念, 不亂大仙,
净化内心来接近我,如同比丘专注地念诵,不被大仙的力量所干扰。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神足第一, 以堅固心,
神足是最重要的,因为它能使心灵坚定不移。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為佛弟子。 淨心而來,
作为佛的弟子,要以纯净的心来。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為佛弟子, 禮敬如來,
作为佛的弟子,要尊敬如来。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具啟人尊。 所生成道,
尊敬的人们,这就是我所修行的道。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名、姓、種族, 知見深法,
名字、姓氏、种族,都深深地理解了佛法,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成無上道。 比丘靜處,
成無上道。 比丘靜處,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離于塵垢, 精勤不懈,
远离世俗的污秽,始终保持勤奋不懈。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斷諸有結。 此是諸佛,
断绝所有的束缚。这就是所有的佛。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本末因緣, 釋迦如來,
因果关系,释迦牟尼佛,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之所演說。」
我所讲述的。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佛說此大因緣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当佛陀讲完这部大因缘经后,所有的比丘听了佛的教诲,都感到非常开心,并且按照教诲去实践。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一
佛陀讲述的长阿含经的第一卷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

白话文由 佛经AI助手 翻译,仅供参考
藏经阁
2025-05-23